走进孩子的心灵胡玉婷今年暑期有幸读到了《读懂孩子》一书,书中从有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我的班级管理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作为一名年轻班主任,很容易以老师的权威来压制学生,强迫学生按照要求去做,即使是讲道理,也会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生怕镇不住学生。在大学期间,也接触过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从教之后,也会不定期的翻看这类的书籍,喜欢去看一些案例性的经验。而《读懂孩子》这本书却让我眼前一亮,豁然开朗。作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想法以及想法背后的原因,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回想这几年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学生问题,我很容易站在老师的角度去看待和解决,结果往往差强人意,即使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却说不到学生的心里去,导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反而不领情,让自己对自己产生怀疑。而在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结合自己遇到的问题,去深度剖析,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分析他们问题背后的困境和困惑,惊讶地发现当初自己的一些做法是不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的。在这本书中,有一章节是讨论孩子“注意”的问题的,值得我去分析和借鉴。首先我并不否认世界上有超强专注力的人存在,但那绝对是个例,并不适用于大多数人,即使是我们成人也很难专注于一件事情上很长时间,更何况是孩子呢?很显然要求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这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因为3-6岁儿童的“注意”还主要是“无意注意”,因此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这个年龄的孩子本是如此,我们不能违背幼儿生长过程中心理特点,至于那些美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会是苦了孩子累了自己。但是通过观察,班上的孩子在专注力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有一些孩子能比较容易专注完成一件事,而有些孩子需要不断的去提醒,这个存在个体差异,但我们也不能否定环境因素对孩子专注力的影响。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自己去判断什么是重要的,而去中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学生在很专心的写作业了,老师突然到班了,就会打断孩子的专注,其实这样做对学生的专注力有很大影响。专家建议孩子在专注于做一件事情时,应该让他做完,其
走进孩子的心灵——《读懂孩子》读书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