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容【内容摘要】“识字”是学生进入基础教育阶段所接触的第一个知识目标。充满童稚的孩子们好奇、好问、好胜,求知欲和接受能力都特别强,思维能力也异常活跃,是识字的最佳阶段。只要打好了扎实的识字基础,不仅可以达到提早阅读的目的,还能从中发展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关键词】:字形字义启发兴趣联想记忆字词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词句意思的基本方法。通常,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们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基础,因为只有理解了字词的意思,才能良好地掌握字词的用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字词积累。下面我将举出在实践教学中,我使用的关于字词教学的方法。第一,借助字典,联系词句段理解字义,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教学之初,引导学生通过字典初步了解字词的意思,在查阅字典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书的意识和能力。在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时,还需联系课文表达该字词意思的方法,进一步引导词语的恰当运用。比如说,有一次,班上的学生把“公园”写成“工园”,而把“工人”写成“公人”。怎么才能让他们正确区分“公”和“工”呢?我认真地翻阅了《现代汉语词典》,发现和“工”有关的词语如“工人、矿工、工地、工匠、工伤、工资”等几乎和“工人”“工作”有关;而与“公”有关的词语如“公款、公物、公害、公正、公开、公园、公用事业”等所涉及的范围大,影响大。所以,我给“公”取名为“大公”,给“工”取名为“小工”。后来,学生们再也没用错“公”和“工”。第二,转变角色,积极为学生自主学台。我们都知道,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具引导性的因素,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为此,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词语,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结合造字法,讲解字形、字义,使学生理解了音形义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古代造字的规律与方法,同时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让文字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享受学习语言文字的快乐。这样,学生再学习字词时,就不觉得枯燥乏味,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越学越爱学,实现教学的目标。我们曾经举办一个“生字开花”的识字趣味活动。师: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给这首小诗中的生字开花,好吗?你可以说说由这个字想到的词语、成语、古诗、谜语等,先准备一下吧,也可以讨论讨论。生1:看到“鸟”生“鸣”,我想到了鸟鸣、虫鸣、蛙鸣。生2:还有鸡鸣、雷鸣、蝉鸣、耳鸣。生3:孤掌难鸣、礼炮齐鸣、鸣锣开道。师:四字成语都想到了,真棒!这样的“生字开花”,字意的理解水到渠成,不仅让学生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潜能。第三,联系课文内容,结合新教字词,有效训练学生表达。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越是有规律的相互联系的东西,学生越容易把握。汉字教学也不例外。我们只有把每一个汉字放在汉字的整个系统中去科学地认识它,在和众多汉字的联系、比较与定位中辩证地认识它,才能找到规律,加快识字的速度。结合课文内容特点,结合新教字词,有效训练学生表达,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具体途径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新教字词展开想象,使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辅助,使学生入境,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使得学生的想象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在对学生进行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
有效识字教学例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