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作曲家、民间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早年就读于布达佩斯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并对民间音乐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巴尔托克合作,收集了数千首匈牙利民歌和民间舞蹈素材。其著名作品有《匈牙利诗篇》(1923)、《迦兰塔舞》(1933)以及一些弥撒曲、室内乐和弦乐。其儿童音乐教育法也被广泛采用。人生经历佐尔坦·科达伊,1882年生于匈牙利的凯奇凯梅特,在加兰塔接受早期教育。父亲是国营铁路职工,会拉小提琴,母亲会弹钢琴,因此他是在音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1892-1900年就读于纳吉松波特中学,在此期间他的第一首管弦乐曲曾由学校乐队演出。1900年入布达佩斯大学和弗朗茨·李斯特音乐学院,师从亚诺什·克斯勒学作曲。毕业后与巴托克相识,并在加兰塔开始收集民歌。1906年交响诗《夏日黄昏》首演。1907-1914年,主要从事民歌收集工作。1908年接手克斯勒的作曲班(1911年升教授)。从这时起他已开始关心匈牙利中小学的音乐课程,并与巴托克一起创办一个专门演出现代音乐的机构。在从事这些活动的同时,他笔下的音乐作品源源不绝。1923年,为庆祝布达和佩斯二城合并为首都50周年,科达伊创作《匈牙利赞美诗》一曲,迅即在欧、美各国演出,由一流指挥家托斯卡尼尼、门盖尔贝格和富尔特温格勒等指挥。1926年,牢牢植根于民间传说的歌剧《哈利·亚诺什》首演,使科伊达成为匈牙利家喻户晓的名人。继之又问世了歌剧《纺纱房》、管弦乐曲《加兰特舞曲》、《匈牙利民歌孔雀变奏曲》。佐尔坦·科达伊(Kodaly·Zoltan,1882年生于凯奇凯梅特;1967年卒于布达佩斯)。匈牙利作曲家、教师。在加兰塔出生并接受早期教育。父为国营铁路职工,会拉小提琴;母亲会弹钢琴,因此他是在音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1892-1900年就读于纳吉松波特中学。在此期间他的第一首管弦乐曲曾由学校乐队演出。1900年入布达佩斯大学和弗朗茨·李斯特音乐学院师从亚诺什·克斯勒,克斯勒也是巴托克(Bartok)和多赫南伊的老师。毕业后于1905年与巴托克结识,并在加兰塔开始民歌搜集的第一战役。1906年交响诗《夏日黄昏》(SummerEvening)初演。1907-14年间,科达伊继续民歌搜集工作。虽然他竭力主张民族文化应以民间音乐为基础,但他的音乐视野并不局限于此;曾去拜罗伊特、萨尔茨堡、柏林、巴黎等地旅行。1907年在李斯特学院教理论,1908年接手克斯勒的作曲班(1911年升教授)。从这时起他又开始关心匈牙利中小学的音乐课程,并与巴托克一起创办了一个专门演出现代音乐的机构。在从事这些活动的同时,他笔下的音乐作品源源不绝。1923年,为庆祝布达和佩斯二城合并为首都50周年,科达伊创作《匈牙利赞美诗》一曲,迅即在欧、美名国演出,由一流指挥家托斯卡尼尼、门盖尔贝格和富特文格勒等指挥。1926年牢牢植根于民间传说的歌剧《哈利·亚诺什》(HaryJanos)完成。继之而问世的是1932年的另一部歌剧《纺纱房》(TheSpinningRoom)和1933年的管弦乐曲《加兰特舞曲》。同年科达伊与巴托克应匈牙利科学院之请,整理所收集的全部民间音乐素材以便付印出版。巴托克去美国后,科达伊便独自承担编辑工作。第一卷于1951年问世。此外还接受了两项重要创作任务:1939年为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队建立50周年而作《匈牙利民歌孔雀变奏曲》,1941年为
佐尔坦·科达伊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