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公司”破产案1720年,名噪一时的“南海公司”(pany)倒闭的消息传来,犹如晴天霹雳,惊呆了正陶醉在黄金美梦中的债权人和投资人。当这些“利害关系者”证实数百万英镑的损失将由自己承担的时候,他们一致向议会发出了严罚欺诈者,并赔偿损失的呼声。面对舆论的压力,议会组织了一个由13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调查南海公司破产事件。经过秘密查证,发现该公司的会计记录严重失实,明显地存在着蓄意纂改数据的舞弊行为。于是,议会决定聘请一位精通会计实务的斯内尔先生对南海公司的分公司“索布里奇商社”(pany)的会计帐目进行检查。查尔斯·斯内尔(CharlesSnell)出生在英实务,而且包括审计实务。他在一本教科书中,专设“商人审查会计记录所采用的实务方法”一章,详细介绍商业审计业务。他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在伦敦地区享有盛誉。斯内尔接受议会委托以后,首先对事件背景和原因进行了调查。他发现“南海公司”创建于1710年,以发展南大西洋的贸易为目的,获得了专卖非洲黑奴给西班牙美洲的30年垄断权,兼营捕鲸业。它最大特权是可以自由地从事海外贸易活动。但该公司在10年没有取得任何成功。后来得到议会的批准,以国家公债约1000万英镑换作公司的股票,国家债权人换作公司的股东。1713年与西班牙缔结了乌特来克条约,由公司供应非洲黑奴给西班牙美洲,公司享有特权。由于这项计划的提倡者把美妙的前景吹上了天,以至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投机狂热。成千上万的人赌博似地购买有价证券,根本不顾后果。在1720年4月至7月之间,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由120镑涨至1020镑。公司提供人利用众人的这股狂热,提出了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计划。当然,其中有些计划确实鼓舞人心,但大多数是荒唐的或虚幻的。()介绍,“共有11种渔业计划;10个保险计划;2个汇兑公司;4个盐业公司;2个糖业公司;12个美洲殖民或贸易公司;2个建筑公司;18个土地公司;6个油脂公司;4个河港公司;4个专门供应伦敦煤炭、牲畜、饲料和铺路公司;6个麻业公司;5个丝绵工业公司;1个蚕桑公司;15个矿业公司;还有60多个莫名其妙的企业。谁都可以在一定时间定能实现的目标而筹集到款项。”不久,同时几家公司控告南海公司,英国人才恍然大悟。一切都是骗局。股票价格马上一落千丈,南海公司宣告破产,从而使数以万计的债权人和股东蒙受损失。针对这一情况,斯内尔应议会特别委员会的要求,于1721年编制了一份审计报告书,它开宗明义地表明这
第一章 案例(南海公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