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数学作业有效的因素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其内容也也应该具备上述特征。因此,作业设计要与课改精神相符,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巩固,也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孩子在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变厌学为乐学。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作业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是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设计与运用是影响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有效作业——何谓效性作业?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有效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1)沿用经济学上效果、效益、效率的概念来解释。这种观点认为,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2)以学生发展为取向来界定有效。这种观点认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作业都可以称之为“有效作业”。我们认为“有效作业”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精心设计布置难度不同、数量不等的作业,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能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跳一跳”都摘到自己所需求的“果实”。在新课程背景下,本课题研究将进一步丰富相关教育理论。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数学作业观,树立起新的数学作业设计理念。二﹑课题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学生作业有效性的各种因素,认真研究提高学生作业有效的策略,努力提高学生作业中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论证能力,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波﹑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数学作业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三、 课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八年级全体学生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及访问调查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前期和后期调查,了解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现状,明确影响有效的因素,作业无效的行为,进行对比分析,一边下一步的研究。 2 行动研究方法:调查分析后,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寻找研究课题,边实践边研究,从而达到解决影响数学作业有效的因素,寻求促进学生数学有效的方法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个案研究法:针对不做作业、抄袭作业、作业无中间计算推理过程的个别学生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4文献研究法 :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持,并指导研究的方向。 5经验总结法:对在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及时总结,形成成果不断加以深化、推广。四、 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影响学生作业有效的各种因素。 2 研究提高学生作业有效的策略。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分三个阶段实施:(一)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3月)。、制定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二)研究阶段(2014年4月——2014年11月)在教学中加以组织实施,研究期间,要坚持
课题结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