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全面融入经济国际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阶段。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形势,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农业发展已由受资源约束向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转变,主要农产品供给已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转变,农民收入增长已由主要依赖农产品产量增加开始向依靠调整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从事非农产业转变。中国加入WTO后,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受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影响,面临着产业结构、产晶质量、生产成本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全面认识和分析新形势下出现的环境条件,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切实解决新出现的矛盾与问题,研究确立新的发展思路与工作重点,制定并实施好南京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对于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提升城市综合水平都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一、〃九五〃发展冋顾"九五"期间,围绕"开放开发、转轨转型、增速增效、富县富民"的主旋律和市委、市政府“一年初见成效,三年面貌大变〃的阶段性命斗目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开拓进取,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成为建国以来郊县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农民收入增加最多的一段吋期,为"十五〃期间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2000年,,%,比〃八五〃期末(下同),%,人均GDP达到9986元,%;,,%o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62元,%,在全省位次由〃八五〃期末的第6位上升至第4位,农村居民非食物类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显著上升,居住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全市提前两年实现乡乡镇镇达小康,农业进入初步现代化建设阶段。(二) 非农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逐步优化。2000年,,%,,%,,%;实现三产增加{,%。二、三产业增长速度分别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个和7个百分点,非农经济占郊县经济的比重由〃八五〃%%,::::,初步实现了由"二一三〃结构向“二三一〃结构质的转变。(三) 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应用水平显著提高。2000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90不变价),%,多种经营快速发展,种养产值比由〃八五〃期末的53:47调整到51:49,压粮扩经成效明显,粮经种植而积比由6&32调整到46:54,打破了以粮食为主的传统种植结构,全市实现粮食总产量143万吨,油料和蔬菜产量分别达到22万吨和220万吨,肉类总产量24万吨、、,%、%%,牧草、花卉、特种杂小杂粮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农业优良品种得到广泛推广,生猪、家禽和羊的良种覆盖率分别提高到80%、80%和40%以上,特种水产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提高到13%,%,%,分别提高了14个和26个百分点。(四) 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建成了八卦洲野生蔬菜、六合无公害蔬菜、涕水有机农业、江浦汤泉苗木等一大批规模化、特色化农业生产基地,培育了雨润公司、奶业集团、老山公司、桂花鸭集团等一批国家、省、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奶制品、肉制品、蜂制品、水产品等农业产业链初步形成。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应天、白玄子、农贸屮心、高淳水产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郊县〃九五〃累计利用外资口・2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2倍多,实现农业利用外资亿美元、出口贸易3亿美元,分别是〃八五〃,建成了旺旺食品、新东阳食品、东善农业园、正大牧业、达丰羽绒、金海芒麻等一批农业利用外资和出丨I重点企业、基地。(五)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九五〃期间,郊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8亿元用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9平方公里,兴建了城市防洪、江湖堤防达标、中小型水库整修等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大江大湖堤防全而达标,大大增强了防洪抗灾能力,成功抵御了三次长江特大洪水
农村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