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时间:地点:主讲人:内容: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参加人员: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证。包括了中医古籍中的“胸痛”“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病。西医学中的冠心病、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病,有与本病相似的表现,可参照辨治。 1、病因病机心阳不足、心血虚少,或阴寒凝滞;或痰浊或瘀血等内邪痹阻胸阳、脉络,心阳不展,心脉不通,以致不通则痛而发生胸痹。(1)年老、体弱、久病而致脾肾阳气亏虚,不能振奋心阳,心阳衰微,无力鼓动血脉,脉弱则血不行,血不行则脉不通,不通而痛。(2)饮食劳倦伤脾,脾阳不振,气血生化乏源,以致心血亏虚,血不足,脉不通而发胸痹。(3)素体心肺气弱,寒邪乘虚而入,寒凝血涩,痹阻脉络发为胸痹。(4)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滞血瘀,脉络瘀阻不通,则发为胸痹心痛。(5)恣食肥甘酒酪,饮食无度损伤脾胃,以致精微不运,水湿不化,痰浊内生,痹阻脉络而发生胸痹。 2、辩证论治(1)阴寒证: 证候;胸闷气短,胸痛彻背,遇寒则甚,畏寒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肢冷,重则喘息不得卧,面色苍白,心悸自汗,四肢厥冷,苔白滑或腻,脉沉细。治法:宣痹通阳,散寒化浊。主方:瓜蒌薤白白酒汤。(2)痰浊证: 证候:心胸痞闷胀痛,时缓时急,甚则痛引肩背,心悸气短,身重头昏,少食腹胀,形体肥胖或咳嗽喘促,痰粘色白,舌胖嫩,苔白腻,脉沉迟滑或濡滑。治法:宣痹通阳,理气豁痰。主方:瓜蒌薤白半夏汤。(3)血瘀证: 证候:胸痛如针刺,或呈绞痛,痛引房背,时作时止,心悸气短,胸闷,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涩或结代。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血府逐瘀汤。(4)气阴两虚证: 证候: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痛甚。脉细弱无力或结代。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主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3、辩证施护(1)一般护理: ①对严重心痛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一般胸痹病人要注意休息,适度活动。②严密观察病人胸闷心痛发作的时间、性质、程度,部位,注意观测心率、心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重视观察血压、脉搏、体温的变化,必要时定时测试并记录。③本病常于夜间发作,要加强巡视病房,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④保持大便通畅,切勿努责,以免诱发心痛。病人便秘时应及时给予通便治疗和护理。如外用甘油栓、开塞露,或口服麻仁润肠丸,或每日饮蜂蜜水1杯,或肥皂水灌肠等方法协助排便。⑤心痛、胸闷、呼吸困难时,应及时正确给氧,必要时报告医生。⑥胸痹患者必须戒烟、慎饮酒。⑦心痛发作进可采针刺止痛,常选用神门、内关、心俞、膻中、合谷等穴位,或耳针心,肾上腺、皮质下等穴位。(2)阴寒证: ①按“一般护理”内容。②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居室应向阳,有取暖设备,随气候变化调整衣被厚薄。③胸痛时可喷吸宽胸气雾剂,或口服冠心苏合丸,或予沉香,肉桂粉调服。④中药汤剂宜温热服; ⑤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和寒凉食物。可饮少量糯米甜酒,或低度葡萄酒,以通阳散寒活络。⑥针刺止痛时可要用温针法或灸法。(3)痰浊证: ①按“一般护理”有关内容。②饮食宜素食为主,忌肥甘厚味之品,戒烟酒,以免助湿生痰。③肥胖病人应限制饮食(主要是含碳水化合物食品及甜食),控制体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