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诚信文化价值与德育教学德育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诚信文化价值与德育教学德育论文[摘要]本文采用中西文化比较的方式研究诚信。探讨信任的来由,比较中西诚信文化价值的不同指向,提出诚信的高校德育重建。文章建议,从三个方面建构我国高校的诚信体系。[关键词]诚信;西方文化;德育诚实守信,作为一种道德伦理的最基本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精华。然而2001年,一个诚信问题,却令当时的总理朱镕基大伤脑筋。向来不题字的朱总理,先后为上海国际会计学院和国家会计学院两所高校立下校训“不做假账”。这确实是针对当时社会广泛而严重的失信而提的。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悖论:中国诚信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传统积累,加上解放后40多年的德育为首,为什么偏偏今天出现大面积的社会诚信危机?为什么30年的计划经济我们感受不到诚信危机?下面,我们从中西文化及其价值比较的层面加以分析。一、,因为它表达了一种人际关系与社会稳定。其次,它还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因为诚信属于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其三,由于诚信与经济交往及其个人利益关系密切,所以诚信还应该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其四,诚信作为一种个人和群体的道德品质,当然是教育学或者德育关注的重大内涵。下面分别讨论叙述。(1)社会学的信任研究。社会学的信任研究发生在20世纪初,在20世纪50年代前,关注诚信的是社会学家齐美尔。他认为:“现代生活在远比通常了解的更大程度上建立在对他人的诚实的信任之上。”德国社会学家于1979年出版《信任与权力》,提出“信任是简化复杂的机制之一”。诚信是社会和谐的软环境。(2)心理学的诚信研究。,他认为信任属于人际之间的一种心理活动,并且属于“心理期望”性质的预前支付,这就是说,信任要前于行动。诚信是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的润滑剂。(3)经济学的诚信研究。1984年,以色列学者爱森斯塔出版专著《保护人、被保护人与朋友》,提出“信任结构”概念。福山的《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将信任研究推向最高潮。其结论是,诚信,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4)教育学的道德研究。研究者认为,信任的目的,除开其功利主义的一面之外,还有非功利的一面——即追求快乐,比如帮助别人。从宗教的角度看,作为道德的善良一面,诚实信任符合道德原则。作为一种社会品德,信任促进了社会交往和团体的凝聚力。(1)诚信价值研究的来由其一,诚信来自一种社会契约。市场经济里人际关系遵循平等关系,彼此来往由遵守契约上面的承诺、执行承诺而行动。可是,根据经济学家魏杰统计,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40亿份,涉及金额140亿元,但是履行合同的不足50%,这种状况不制止,从反面纵容了不守法的狂妄行为,因为若不守信者得利,诚信将越来越遭受践踏。其二,诚信来自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理性精神,即求实精神。以患者和医生这一对为例,二者信息不对称,医生就很容易骗人,哪种药最贵哪种药最便宜,医生最清楚。如果医生为了获得高额的回扣,而不是以治好病为目的,那么他就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让患者上当,事后你还没法说他错误。其三,诚信来自一种尊重态度和社会责任感。这种诚信属于高级诚信。例如在交易活动中,不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考虑兼顾对方利益。其四,诚信来自对神文化的信仰。这种宗教的解释

诚信文化价值与德育教学德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78632182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