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金融开放条件下中国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研究
姓名:王锦慧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世界经济
指导教师:蓝发钦
20080501
要摘“以史为鉴刀,回首世界经济增长历史的时候,我们发现市场经济取向下的金融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都是至关重要的。但金融的这种重要性并不意味着金融在不同国家或者各个国家的不同时期都应遵循同样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其间的缘由在于,在不同国家或各个国家的不同时期,其经济增长条件ň梅⒄顾健⒅贫取⑹谐『图际跆跫的差异决定了各自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同,由此也决定了经济增长对金融功能要求不同,从而也限定了金融发展的空间。作为服务于经济增长的金融只有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更高效的发挥自身的功能,才能促进经济增长,也才能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否则,如果金融发挥的功能与经济增长的需要相违背硐治=鹑谝种苹者金融的发展超越了外部条件所允许的空间蚪鹑诓唤霾荒艽俳迷龀ぃ甚至损害经济的增长,最终又使自身失去发展的根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资源的增长及其市场化配置机制的培育,对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金融效率低下、金融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正日益成为制约金融和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障碍。与速度和粗放式发展相比,金融效率问题是一个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从长远来看,金融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效率,而不是速度,在金融开放的条件下尤是如此。所以,从经济增长的好地认识二者之间的互动规律,也可以更有效地构建未来的金融体系,以此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上述思想构成了本文研究的基点,金融发展δ一一金融效率行省⒆时臼谐⌒一一经济增长。除导论外,本文共分五章。导论阐述了本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的基本界定、研究思路以及结构内容。在金融要适应经济增长的理念指导下,提出适度金融效率的概念。适度金融效率的根本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核心思想是适度。第一章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总结了前人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银行与经济增长以及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为后文的进一步研究第二章金融开放条件下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依据金融功能理论构筑了一个银行、股票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框架,并结合以往研究从促进资本形成、改进资源配置以及推动企业创新三个方面比较研究了银行和股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功能的异同。念。从功能视角研究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讨论金融在一定条需要研究金融与经济增长。从金融效率视角研究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更作了铺垫。为了更清楚地研究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本文引入了金融功能的概金融开放条件下中国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研究
件下应具备何种功能,如何通过金融功能地充分发挥实现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因此,本文首先研究了金融功能的内涵与金融功能的体系结构。之后,本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从经济稳定和增长的视角来研究金融功能的分类与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现代金融的基本功能可分为四类:促进经济稳定的便利交易和稳定功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员储蓄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以及创新功能。金融正是通过这四类基本功能的实现来影响经济增长,我们金融要实现其功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或媒介体。这些媒介体或手段就构成了金融功能的实现形态,简称为金融形态。因此,从理论上研究金融功能效应,就要研究金融形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首先,将金融形态划分为金融机构形态与金融市场形态时臼谐,即直接金融形态与间接金融形态两部分。通过研究银行、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研究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章第三节从促进资本形成效应、改进资源配置效应以及推动企业创新三个金融功能实现角度出发,比较研究直接金融饕J亲时臼谐、间接金‘第三章金融开放条件下银行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在第二章阐述的银行功能效应的理论基础上,首先用椒ú舛攘曛泄幸底芴平均的效率水平以及四大ǔ杀拘率、配置效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Q芯糠⑾郑涸谘酒谖剩整体技术、纯技术和规模效率的水平均高于成本与配置效率水平,整体成本与配置效率的波动要大于技术、纯技术及规模效率的波动:我国银行成本与配置效率在样本期间呈上升趋势,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相对稳定,略有下降:除纯技术效率外,我国股份银行的效率本期间均高于国有银行;国有银行的配置效率高于成本效率;通过对成本效率与配置效率变动的分析,发现贷款质量是影响我国银行成本效率与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加强贷款风险管理是提高银行成本效率与配置效率的重要渠道;股份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比国有银行强,而且受外界影响要小;国有银行规模效率发挥不充分,甚至在有些年度出现规模递减的状况。然后,在银行效率测度的基础上,用银行效
金融开放条件下中国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