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哲学的基本问题(论述)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简答)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论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三、关于物质的世界性的基本问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世界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否认静止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否认运动犯形而上学的错误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社会生活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生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P28-3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必考)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时间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五、联系及其特征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特征: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④联系具有条件性六、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跟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七、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八、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关系:(重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九、★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十、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哪些能力?(P53五点,多选题)战略思维能力、历史唯物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根本的认识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三、实践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四、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2-63)。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真理的绝对性及相对性(略)真理是一个过程,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包含。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它们是同一个客观真理的两种属性。七、关于真理与价值:(不确定)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达到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真理的绝对性及相对性:(P75-78)真理是一个过程,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真理的相对
马原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