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大自然的报复〉反思.doc《警惕大自然的报复》反思丰望小学 徐爽《警惕大自然的报复》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它以生动形象的事例,说明了谁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來,教师确定了这样的指导思想:老师做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做一个引导者、促进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受受到了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在本课中,教师能够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感知了课文大意;通过细读课文,知道了什么是“食物链、生态平衡、以及大自然报复人类的灾害”,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经历了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而且,在读课文时,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尝试说明文教学的新思路以往教师教一篇说明文,都着重去讲说明方法,否则就认为没有紧扣文的特点、没有完成教学目标。在本课中,教学突破了这种传统的说明文的教学模式,没有刻意地去讲说明方法,而是将它一带而过,让学生自己在朗读中悟得、习得。学生通过朗读例子,知道了什么是食物链后,自己也能举出食物链的例子;又通过朗读,知道了大自然的灾害是人类破坏生态平衡所导致的,也能说出身边的自然灾害。虽然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大谈说明方法,可是学生却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还自觉地运用了。这不是在教说明文吗?而且,用这种方式来学习说明文,要比老师强加给出他们的关于“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学”等抽象的概念要有意思的多了。、注重实践,实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病,就是在应试教育的笼罩下,显得太封闭了。学科和学科老死不相往来、课内和课外成了冤家对头、学语文与用语文严重脱节、语文与生活被割裂开来。因此,如何实现语文的开放,使课内外沟通,使学语文与用语文紧紧“拥抱”,就成了我们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在本课中,学生了解了食物链后,让学生举出身边的食物链的例子;学完前四段,又引入生活中活生生的大量灾害的事实;学完课文后,又让学生想出“唤起身边的人保护环境的意识”的办法。这几个环节,都是把语文置于生活这个大背景下来学习,让学生觉得既是在学习语文,也是在关注生活。真正体现“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这一理念。同时也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开放。“课堂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本课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本课中,我认为教师没有给出学生充分质疑的机会。如在本课开始,教师板书课题后,可以提出: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请学习质疑,然后让他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来读
〈警惕大自然的报复〉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