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案例3 中信泰富累计期权巨亏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0编辑:admin点击:364 2008年10月,中信泰富在港交所公告,为了降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同而导致亏损。根据中信泰富近日发布的2008年业绩,。在一些人看来,签订累计期权(Accumulator)式的杠杆式外汇买卖合同,只是中信泰富未来宏伟战略中的一次“失误”,但远非如此。祸端可能要追溯到几年前。早在2006年,荣智健曾展望了中信泰富的三大主营业务:钢铁、航空、地产。为了拓展这一个“核心业务”,中信泰富曾先后收购了内地三家龙头特钢企业。2008年中信泰富全年特种钢业务净利润大幅提升68%,,成为对中信泰富利润贡献最大的业务。然而,荣智健似乎忽视了一个最为基本的投资原则:多元化投资要遵循分散性原则。中信泰富的主业中的钢铁、航空、电力、地产,都是强周期性行业,这意味着在经济处于上升周期,其业务就能够获得超额回报,然后一旦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亏损的弊端就很容易显现。在此轮全球经济增长周期中,铁矿石价格节节攀升,于是,摆在荣智健面前的是如何才能对冲成本价格攀升给利润带来的巨大侵蚀。就在此时,投资银行开始蠢蠢欲动,向类似中信泰富这样的“目标客户”推荐所谓高杠杆“金融衍生工具”产品,来规避“澳元不断升值”所导致的铁矿石价格不断攀升的成本风险。在投资银行口中千好万好的一种名为累计期权(Accumulator)的金融衍生产品最终让中信泰富伤痕累累。该产品多由投资银行出售给高端客户,在合约签订的年限内,客户可以恒定价格持续购入外汇,出于对未来铁矿石价格上升和澳元不断升值的担心,中信泰富选择了澳元作为买卖产品,但也正因只考虑了对升值的担心,这笔合同并未考虑相关货币贬值而设定止损金额
案例第十一章案例3中信泰富累计期权巨亏案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