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浅论长兴方言特色课程名称:现代汉语任课教师:班级:初阳学院综合文科姓名:学号:成绩:浅论长兴方言特色*此论文为现代汉语课程论文【摘要】:长兴方言属于吴语的一支,作为仅六十多万人口的小县城的方言,它并没有获得足够多的重视,对其专门研究的资料也比较缺乏。但随着近年来长兴经济的快速发展,长兴县政府关注起长兴话的发展与传承,特制《长兴话300句》教材并展开一系列宣传活动。本篇论文将试论长兴方言的历史渊源以及长兴话的特色。【关键词】:长兴方言长兴话历史特色长兴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的苏嘉湖片(原单独成湖州小片、苕溪小片),吴语苕溪小片包括湖州吴兴区、南浔区、长兴、安吉(以上两县西部边境官话移民区除外)、德清以及杭州市部分地区(包括余杭区大部分、江干区东部、拱墅区北部等),使用人口约为300万。鉴于县内还有其他方言,大致有吴语(长兴话除外)、官话、闽南语三大类:吴语系统有温州话、台州话、宜兴话等,官话系统有河南话、苏北话、安庆话、湖北话等,闽南语系统指平阳语百度百科http://baike./view/。历史渊源1996年秋,湖州籍著名历史学家葛剑雄先生和日本大阪大学文学部的滨岛敦俊教授等人到长兴县调查社会情况,发现了一个现象:“长兴县城一带的人口,主要来自周围的移民,离县城稍远的丘陵地区是来自浙江南部和河南的移民,离县城最远的山区基本是土著居民。这一格局是在太平天天国战后的移民潮在浙北长兴等地持续了半个世纪,迁入者约占总人口的70%。朱镇《长兴志拾遗》卷下《风俗》记载:“自粤匪乱后,客民垦荒豫楚最多,温台次之,农忙作散工者,夏来冬去又数千人。”到光绪六年(1880),长兴移民数量已经超过土著数量。根据《中国经济志:浙江省长兴县》内引述民国初年的调查,“农民籍贯,以河南籍最多,百分之四十以上,本地籍占百分之四十弱,余均台、绍、温、金、湘、皖、江北等籍。”河南移民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长潮、林城、仙山等乡镇区域,南部的和平、便民桥等乡镇区域,中南部的包桥、长桥、洪星桥、观音桥、港口等乡镇区域;温州、台州移民主要分布在县内的和平、水口、白阜、太傅、长潮、仙山、二界岭、白岘等乡镇;苏北移民主要分布在长兴东北部太湖沿岸、长兴港、泗安港、港口、龙溪港、吕山港等乡镇区域;安徽移民主要分布在泗安、林城、水口、长潮、仙山、煤山、等乡镇;湖北、湖南移民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县城城郊的大桥头、雉城、黄家湾等乡镇区域。有一个歌谣可以形象生动地概括出长兴移民分布状况:“本地人住城镇,安庆人住高山,平阳人住丘陵,河南人住田畈,苏北人住港滩。”移民的不断涌入,对长兴的生活、生产方式、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文化的影响最直观地体现在方言。在长兴地域的命名称谓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例如笔者曾居住的村庄叫做杨柳湾(解放后改名为杨西弄),徐家湾、曾家湾等,其他例如:高家墩、李家巷、温家厂。在河南的方言中,“湾”就是村庄的意思,“厂(场)”也是一个表示地方的称谓。这是外来文化融合到本地文化的语言融合的一个现象。另外,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语言格局了——本地方言和客籍方言区并呈。历史上河南移民的大数量使得使用河南话的人数与使用长兴话的人数不相上下,于是,河南话和长兴话成为县境内最重要的两大方言。另外,主要的还有江淮官话、苏北话、闽语。移民者的方言在本地方言的影响下有些许变化,变化的程度与移民数量有关,例如河南移民众多,其方言变化不大。而本地方言在外来方言的冲击影响下有了重大的变化长兴移民初探(徐惠林)?newsid=3840。长兴话的特色长兴话的使用区主要分布在东部雉城、夹浦、洪桥等镇沿太湖的平原,以及小浦、和平等镇的山区。就长兴话而言,城东、城西、城北、城南有明显的差异。笔者的长兴话带着南腔北调,因此,就几种特色词以及一些发音规则来谈谈对长兴话特色的认识。(一)疑问词在长兴话中,疑问词“咕”和“阿”应用较多。“咕”一般放置于句中或句末。例如:你是谁啊?呢咕您啊?你去哪啊?呢得咕里去啊?你在干什么啊?呢做咕啊?你在哪里玩啊?呢勒咕里逼向啊?你吃了什么啊?呢且了咕啊?“阿”(1)一般放置于句首,多用于动词、形容词前。例如:你愿意去吗?阿高兴词啊?吃过饭了吗?阿且够饭啦?走不走?阿罪喂罪?好不好?阿好哇?去了吗?阿您词啊?(2)有时放置于亲属称谓前,更显亲昵。爸爸阿爸姐姐阿姐哥哥阿嘎嫂嫂阿嫂爷爷阿嗲奶奶阿玛(有些地区叫母娘),或拟声或描摹出物状。(1)拟声鸡乌佐佐鸭阿弟弟猪股骡子癞蛤蟆拉旮不禅杨死他(2),所以发音首字都为丫(即洋的意思)。
浅论长兴方言特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