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计不同分数段的学生人数统计不同分数段的学生人数是非常常见的需求,其所需结果如图1中A16~E16所示。这里,假设需要统计90~100、80~89、70~79、60~69及低于60分五个不同分数段的人数。通常,统计不同分数段最好的方法是利用COUNTIF(X,Y)函数。其中有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X为统计的范围,一般最好用绝对引用;第二个参数Y为统计条件,要加引号。对于小于60分的人数只要用一个COUNTIF()函数,如在E16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UNTIF($C$2:$C$13,"<60")。对于其他在两个分数之间的分数段的人数统计,需要用两个COUNTIF()函数相减。如在A16单元格中输入公=COUNTIF($C$2:$C$13,"<=100")-COUNTIF($C$2:$C$13,"<90"),即用小于等于100的人数减去小于90的人数。如果要统计80~89、70~79与60~69分数段的人数,只要利用自动填充柄将该公式复制到右边三个单元格,再把"<=100"与"<90"作相应的修改,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最好使用RANK(X,Y,Z)函数。其中有三个参数,第一个参数X为某个学生的成绩所在单元格;第二个参数Y为整个班级成绩所在的区域;第三个参数Z是可选的,表示统计方式,若省写或写0,则成绩高的名次靠前,为了在保持学号顺序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学生成绩名次排定,可以在F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RANK(C2,$C$2:$C$13,0),然后,利用自动填充柄将其复制到下方的几个单元格。注意,这里$C$2:$C$13用的是绝对地址,是为了保证公式在复制时此处不变,因为作为第二个参数,这里都是指整个班级成绩所在的区域,这个区域是相同的。 3、将百分制转换成不同的等级分将百分制转换成不同的等级分有多种不同的划分方法,其所需结果如图1中“等级1”与“等级2”列所示。这里,“等级1”列是将百分制的分数转换成A(90~100)、B(80~89)、C(70~79)、D(60~69)与E(低于60)五个等级;“等级2”列是将百分制的分数转换成优(90~100)、良(75~89)、中(60~74)与不及格(低于60)四个等级。具体使用哪种等级划分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确定。在百分制转换成不同的等级分时,一般使用IF(X,Y,Z)函数。其中有三个参数,第一个参数X为条件,不能加引号;第二个参数为条件成立时的结果,如果是显示某个值,则要加引号;第三个参数为条件不成立时的结果,如果是显示某个值,同样要加引号。该函数可以嵌套,即在第二个或第三个参数处可以再写一个IF函数。为了得到“等级1”列所要的等级结果,可以在D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C2>=90,"A",IF(C2>=80,"B",IF(C2
Excel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