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变成“游戏”案例描述我班成立了“汽车制造厂”,主要是“提高幼儿对各种汽车的观察、分辨能力,掌握各类车的外形特征、名称及简单用途;练习用各种废旧纸盒作玩具,提高粘贴能力;培养认真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一名“悦悦”小朋友为她的卡车安装车轮,她用胶水把4个车轮分别粘到车身的两侧,就试图让卡车站起来,但失败了。她再次粘好,再次尝试让卡车站立,反复3次,最后准备放弃,制作别的东西了。教师始终在一边观察,此时,她拿起旁边的已经做好的汽车范例说:“你知道这辆汽车的车轮为什么粘的这么牢靠吗?”“悦悦”摇摇头,“你摸一摸就知道了。”孩子用手摸了摸,想了想,说:“好像很硬。”师点点头:“是的,他是硬的。为什么是硬的而你粘的会软呢?”悦悦想想,“因为胶水干了。”此时老师摸摸该幼儿的头,笑着说:“真聪明,胶水干了就会变硬,卡车就可以站立起来了,你自己试试看。”悦悦继续她的尝试,而教师又去观察其他小朋友了。一名柯宇小朋友跑到教师身边,说:“老师,作车轮用的圆形卡片没有了。”师:“你说怎么办呢?有没有其他方法呢?别的东西可以代替车轮用吗?”那位柯宇小朋友,听了老师的话,回到活动区,重新找车轮了。他一会儿拿起药丸壳,一会儿又拿起小瓶盖,在那比划着。后来,他用4个小瓶盖当了车轮用。(教师并未插手)案例分析“汽车制造厂”是从美工区派生出来的。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粘贴、剪、画等手工操作,但由于它是以主题游戏的形式出现,孩子们在这里是通过扮演角色来完成“工作”,活动性质从学习性变成了游戏性。孩子的兴趣更浓、积极性更强,活动的效果也更好。该活动中,教师注意将学习性转换成游戏性,注意了呈现的方式。教师注重观察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不是对幼儿放任不管,同时教师还注意了等待,不是过早给予幼儿答案,而是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独立完成任务。该案例中,教师是以旁观者身份介入的,当观察到“悦悦”多次尝试解决问题,没有成功准备放弃时,教师及时引导,并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幼儿解决了问题。教师的指导是有效的。
坐不住的孩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