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环保构建生态新农村前言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现阶段,中国大部分县域的农村环保工作基础薄弱,呈现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交织的现象。探索新时期农村环保工作的道路,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构建生态型新农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农村环保工作面临的现状 当前,中国部分县域农村中不惜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的案例不胜枚举,小造纸、小化工、小石灰等“土小”企业“上山下乡”的趋势明显,使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根据我市的环境容量分析报告,随着农业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排放量,种植养殖业废弃物产生量逐年递增,化肥农药施用量居高不下。部分农村污染负荷占整体污染负荷的比重较大,农村的环保工作已成为环境质量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我市农村环保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一)农业面源问题突出。近年来,农业已经演变为立体交叉污染最为严重的产业,大量的化肥、农药及农用膜残留成为农业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的化肥施用量居世界之首,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也居世界首位。我市农业发展过程中,农药、化肥、农膜大量使用,大棚栽培西瓜、草莓等设施的不断扩大,都成为我市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环境问题。畜牧业圈养的牛、羊、猪等的排泄物发酵释放大量甲烷,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水大多没有经过妥善处理直接排放,造成周围水体严重污染,建设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设施,建立畜禽粪便化粪池,事在必行。使畜禽场的固、液粪污得到有效处理,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三)农村种植业不合理发展产生的环境问题。由于塑料棚膜使用量增多,随意丢弃的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极难降解,且降解过程中还会渗出有毒物质,严重改变了土壤物理性质,阻碍了农作物生长,对土壤及农作物危害很大。另外,化肥的大量使用也使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t/km2,。导致土壤板结,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逐步下降,土壤质量日趋退化。特别是化肥的利用率较低、流失率高,由此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经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造成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四)农村环保纠纷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问题。城郊地区因垃圾占用或毁损农田引发污染纠纷、乡镇畜禽养殖废水流经鱼塘或农田造成死鱼和作物减产、欠收引发的民事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环保纠纷已成为继征地、拆迁之后又一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问题。二、农村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 (一)化肥大量施用会导致化肥沉留在土壤中,在雨水的作用下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或渗透到地下,形成巨大的污染暗流,不但污染农田土壤,还会造成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高毒、高残留农药给土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造成了极大危害。据统计,农药残留造成了过去30年,帕金森病、早老性痴呆以及运动神经疾病等大脑功能紊乱性疾病的死亡人数大幅上升。近年来,因食用喷洒农药的蔬菜而中毒的事件亦时有发生。 (二)大棚农业的普及,使得地膜污染呈加剧上升态势。
关注农村环保 构建生态新农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