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种植技术金华市农技推广站派驻王宅镇科技特派员,农学高级农艺师胡谷琅为什么要提倡人工种植牧草首先,人工种植牧草是发展草食动物的客观需要。在世界草地畜牧业发达的国家中,畜牧业产值有六成以上是由牧草转化而来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山羊、白鹅等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牧草产品的需要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规模养殖场的迅猛增加,更是掀起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热潮。牧草已经成为草食家禽家畜最主要、最优良、最经济的饲料。人工种植的牧草不但青绿多汁、气味芬芳、适口性好,而且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氨基酸、钙、磷等,营养全面、矿物质丰富,消化率大大高于秸秆,草食畜禽及食草性鱼都非常喜欢食用,长期饲喂对提高畜禽的产品质量和产量有明显作用。根据养殖户的实践经验,牧草产品在牛羊饲料中可占到六成以上,鹅饲料中可占到四成以上,猪、鸡鸭饲料中可占到一到三成。多花黑麦草、苏丹草、杂交狼尾草等禾本科牧草,也是草鱼、鳊鱼等草食性鱼类的优质饵料,其饵料系数为25—30,即饲喂25—30公斤青草就可以获得1公斤的优质鱼。第二,人工种植牧草是促进农牧结合,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人工种植牧草,实行粮草轮作、林草间作、果草间作、农牧结合,可以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提升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包括牧草)的三元结构,饲料作物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中分离出来,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牧草和饲料作物与水稻等其它农作物一样,在全生育期中生长一般呈“慢—快—慢”的“S”形曲线。植株生育中期的光能利用率最高,是生育前期或生育后期光能利用率的2~4倍。如果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种植饲用玉米等高光效作物,在植株抽穗期收割茎叶作为绿色饲料,并利用植株再生,充分利用高光效的生育中期,舍去光能利用率低的生育后期,则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光能利用率。由于播种也不受原播种期的严格限制,可以增加复种指数,将原来一年2季改成3~4季,充分利用各种有利乃至相对不利的光、热、水、气等条件,最终可以大幅度提高全年的光能利用率和增加光合物产量。武义县丰富的黄土丘陵和休闲耕地,为种草养牛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冬闲田在冬季可以种植多花黑麦草、冬麦70、紫云英等冷季型牧草,还有可利用的草山、草坡、茶桑幼林果园,因地制宜间作套种鸭茅、三叶草、大绿豆等优质高产牧草。开发利用冬闲田、荒山荒坡、间作套种牧草,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按我们武义目前的生产水平,种植玉米,每亩可产籽粒400公斤,干秸杆400公斤,%%,折合生产蛋白54公斤;而种植同样面积的黑麦草、苏丹草,。根据我们调查,种植水稻等籽粒作饲料,扣除成本后,每亩的净利不足300元;而每亩黑麦草鲜草产量可达4000公斤,,净收入500~600元。在奶牛养殖区,如果以黑麦草等青饲替代稻草,每头奶牛每日可多产鲜奶2公斤,;,以每头奶牛饲草日用量20公斤计算,,这样,。实践证明,“以草换奶、以草换鱼、以草换肉”是一种经济合理的动物生产方式,是增加农民养殖户经济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第三,人工种植牧草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牧草种植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