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某团政委先进事迹“八一”期间,百余名地方党政领导在南疆某热带山岳丛林地,在云南边防某团的战备执勤演练中欣喜地看到:部队官兵执勤巡逻的条件明显改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电子地图、远程电视监控器、电子报警器及计算机网络等一批现代化装备在执勤中被采用,官兵们“足不出户”就能鸟瞰边关,茫茫丛林中的数百里边防线近在咫尺……这些成果倾注了团政委徐延东着眼未来边防建设,团结和带领党委“一班人”,努力建设现代化边防线的不懈追求!面对地方领导的赞叹,官兵们如是说。(一) 徐延东所在团驻守在国家级开放口岸,铁路、水路、公路与国外相通,是大西南通往东南亚的黄金要道。5年前任团政委时,她就深深感到,作为边防团政委,必须带领党委“一班人”依靠科技力量,与时俱进建设钢铁边关。徐延东和团领导着眼新时期边防建设,确立了把防区建设成“现代化边防线”的思路。几年来,徐延东研读了《边防论》《热带山岳丛林战》《信息战》等30余本军事理论专著,记录了1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写了近百篇学习体会,发表了《论信息技术在边防战备执勤中的运用》等20余篇论文。她还编写教案,给官兵们上边防战备执勤课40余堂。如今,徐延东不但能组织边境军、警、~防的重大演习和独立指挥全团的边防战备执勤,还能熟练使用远程电视监控器、远程红外夜视仪和计算机网络等一批高科技的边防执勤装备。去年,团队在探索利用现代化装备进行热带山岳丛林地开展边防战备执勤训练几度受挫,加之团长临时外出学习,有人产生了畏难情绪。“提高‘打赢’能力就要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失败一次就意味着向成功迈进了一步!”徐延东一边给训练部门撑腰打气,一边身体力行带头实践。她率领一个35人的小分队,携带电子地图、全球卫星定位仪等现代化设备,进行野战生存训练。徐延东和官兵们靠人均1根火柴、750克大米、100克食盐,在陌生的原始森林中摸爬滚打6昼夜,终于在云南边防部队中率先攻克了这一难题,并填补了利用现代手段实施边防战备执勤的10余项空白。几年来,徐延东先后独立参与组织了10余次重大的演习和训练,次次受到上级好评。(二) “通信靠吼,巡逻靠走,站岗靠狗……”曾是人们对云南边防部队战备执勤的形象比喻。“科技强边迫在眉睫!”在党委会上,徐延东谈了建设“现代化边防线”的具体想法,建议从通信抓起,逐步将防区建设成“边境监控自动化,情报传递网络化,图像传输数字化”的现代化边防线。她的想法得到党委“一班人”的赞同。工程很快上马。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徐延东配合团长抓好质量监督,请专家来解决难题。半年后,全团防区建成了高效快捷的通信网络,实现了有线、无线和地面卫星移动电话3种通信手段。连队不但随时能与各哨所、阵地及营、团保持联系,还能直接与总部通话。这年,团里被评为“全军通信建设先进单位”。在边防现代化建设中,徐延东和党委“一班人”形成这样的共识:能自己解决的不依靠上级,上级已列入“通盘”考虑的,尽量争取主动,把事办好。 4年前,上级修建边境巡逻道的方案才预定,徐延东就和团长重复踏勘,主动上报方案。经过努力,她们在边境巡逻道建设中创下了“修建时间最短,质量最高,造价最低,管护最好”的佳绩,受到总部和军区表彰。“水路巡逻线”勘测、口岸监控设施的安装等多项工程,都比上级的要求提前了半年以上完成。如今,徐延东带领官兵精心构筑的现代化边防线已初具雏形:宽阔平整的机耕巡逻道上,越
边防团政委先进事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