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西部水利规划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摘要:重庆市西部地区是重庆市新的经济增长带,但由于水资源短缺,该地区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为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水利措施。本文试从重庆市西部供水规划的制定探讨水利规划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水资源短缺越来越成为我国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这已为历史和现实的事实所充分证明。实现我国的长远发展,必须下大气力解决水的问题。重庆市西部是一个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本文试从重庆市西部供水规划探讨区域水利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水资源短缺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一)重庆市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现状重庆市西部地区包括永川市、大足县、荣昌县、铜梁县、璧山县、双桥区、沙坪坝区和九龙坡区的中梁山以西部分等八区市县,区内人口460万人。幅员面积6986平方公里,%,%,%,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该区域是重庆市的商品粮基地。在工业生产方面,目前该区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由于水资源缺乏,影响经济发展,当前该区域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二)水资源短缺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重庆市西部基本为重庆市最缺水的地区,根据水资源供需分析,该区域现状平均缺水率为24%,若按照缺水率大于30%称作严重缺水计,全区25%的区县严重缺水。2000水平年平均缺水率将达36%,全区88%的区市县将严重缺水。2010水平年,缺水形势将更加严峻,在现状供水工程的供水情况下,区域平均缺水率达45%,所有区市县均将严重缺水。由此可知本区域现状缺水已比较严重,今后随着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供需缺口也会越来越大。2事实上,重庆西部各区市县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影响,历来是农业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其中旱灾最为严重。据数十年统计资料分析,大致有十年九旱,四年一中旱,十年一大旱的规律。从1981年至1994年的14年中,共有3年发生全区域性大范围伏旱,%,在14年中,全区域无伏旱仅1年,%;90年代以来伏旱发生频率加快,受旱面有扩大的趋势。干旱不仅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巨大,而且对城乡人民生活也有严重威胁。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全市21个区市县发生大范围伏旱,万亩,,%和11%,全市有124万人和131万头牲畜存在饮水困难,全市蔬菜的上市量减少30%~50%。永川市永昌城关12万人生产生活所依赖的主要水源--关门山水库完全枯竭,迫使10多万人长时期限量供水,许多工厂学校被迫停产停课,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对社会安定十分不利。另外,由于水源位置的分布不理想及工程措施不到位,供水保证程度低,也给城镇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永川市的永昌镇有12万人口,近几年每年都有很长一段时间限量定时供水,有些年份工厂被迫停产、学校被迫停课;目前铜梁县城、荣
重庆市西部水利规划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