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舞蹈诗” 之我见.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舞蹈诗”之我见收稿日期:2009-05-26
作者简介:杨雪(1984-),女,湖北襄樊人,长沙师范学校音乐舞蹈系助教。E-mail:yw4036089@。
杨雪
(长沙师范学校音乐舞蹈系,湖南长沙 410100)
摘要:作为一种新的舞蹈艺术体裁,舞蹈诗近年来活跃在我国舞台和学术界。舞蹈诗是舞蹈与诗歌在历史、文化、艺术方面的完美融合。它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根基,是物象与意象的全方位整合。将来的舞蹈诗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大融合、大汇流、大整合的艺术载体。
关键词:舞蹈诗;诗;舞;意象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志码:A
一、舞蹈诗的内涵
舞蹈诗是指舞蹈本身就具有诗性,还是舞蹈与诗歌结合后产生的新的艺术形式呢?
一种观点认为,舞蹈本身具有诗性,舞蹈的动态表现具有诗的韵律与诗意的朦胧,它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艺,而是一种诗化的艺术。在舞蹈创作中,舞蹈本身就应该充满诗意,舞蹈应该富有灵性和诗一样的情怀。
另一种观点认为,舞蹈诗是“大型舞蹈作品”逐步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艺术形态,是舞剧和组舞的既有形态上的变异。
“大型舞蹈作品”在十几年前大约就是两类:一类是舞剧,一类是组舞。后来大型舞剧的创作在结构方式上由于某种原因“淡化情节”,出现了“诗化”的倾向;而大型组舞的创作则强调“主题内容”在组舞构成中的有机贯穿,由此而出现了“主题化”的倾向。一方面是结构文艺事业的舞剧由于“诗化”而结构松散跳跃起来,另一方面是结构散漫的组舞由于“主题化”而结构有机贯穿起来。
以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舞蹈仿古风”来说,《丝路花雨》、《铜雀伎》是舞剧,《编钟乐舞》、《汉风》则是组舞;又以80年代后期以来的“血路地域热”为例,《森吉德玛》、《阿诗玛》是舞剧,《黄河儿女情》、《北方音画》则是组舞。进入90年代以来,受“交响编舞”观念的影响,又由于许多组舞的“主题”是展示地方风情,组舞的“风情化”也成了大型组舞创作的一个显著特征。
虽说舞蹈诗最初的出现是为了给“非舞剧”的“大型舞蹈作品”另设一个参评场地,但随着逐年发展,却也逐渐自成规模。标志着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专家奖的“荷花奖”组委会,根据专家意见为舞蹈诗确定了评奖标准。它所明示的界定是:“舞蹈诗:(限定)以舞蹈(人体动作)为载体,具有完整的诗化结构、诗意的舞蹈形象以及与诗的内容统一的音乐、舞美的舞蹈样式。”组委会确定的作品评选标准是:具有完整的、诗化的舞蹈结构;塑造了诗意的舞蹈形象;舞蹈的肢体评议具有诗的品格;具有独创性的、与诗的内容完美结合的音乐和舞美。
舞蹈诗之所以为“诗”,就在于其动态表现具有诗的韵律和诗的意象。舞蹈诗是舞蹈与诗歌在历史、文化、艺术方面完美融合和资源方面的共享整合。舞与诗构成互不矛盾的统一整体,是舞蹈诗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
隆荫培先生说:“我们舞蹈界通过对舞蹈艺术特性和舞蹈艺术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编导在艺术创作实践中体会到舞蹈和诗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它们在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许多基本共同点,只不过在艺术表现手段上,诗用文学(诗)语言,而舞蹈则用舞蹈(动作)语言。要提高舞蹈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水平,必须向诗歌靠拢,向优秀的诗作学习,走舞蹈诗化之路。因此,在舞蹈界普遍认为优秀的舞蹈作品应当是舞蹈动作讨论决定出诗篇。”
舞蹈与诗在艺术创作上有共通点

“舞蹈诗” 之我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