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沟通的桥梁记得有这样几句诗:师德,是热爱孩子的赤诚之心,师德,是热爱岗位的敬业精神,师德,是热爱事业的博大胸怀,师德,是以身立教的形象之本。确实,师德就是爱!“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一位大学老师也曾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看似平常又蕴含丰富的话:在还没登上讲台之前,请先学会爱。爱,像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爱,像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全国劳模、北师大教授林崇德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索取、不为交换,更不求回报;教师对学生的爱,只有付出,只在奉献。但是,说实话,上面的这些道理在我刚为人师的时候,我并不懂。记得刚参加工作当班主任的一年时间里,我只想着要怎样树立自己作为一个刚从教的班主任在班上的绝对权威,要怎样用严格的班规把学生牢牢管死,以免学校说我这个新班主任管不住学生。为了做到这一点,我绞尽脑汁,写出了无数条不允许做这,不能干那,否则就要受到什么样处罚的班规,而且规定我的话就是命令,如果顶撞和违抗一律请家长。在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下,我带的班级确实做到了鱼不动,水不跳,学生老老实实地遵守着学校和班上的一切规定,我也始终板着个面孔,陶醉在自己这种管理模式之中,对获得的“法西斯”外号置若罔闻。后来,这样一件事情触动了我。那是1997年上半年,一个叫刘冰的学生没来上课。这个学生平时比较活跃,应该是属于比较聪明的孩子。我第一天打电话时,家长说是孩子生病了。过了三天,学生还没来。后来,教务处主任找我,说是刘冰要转学,理由是在这个班上太压抑了,思维也被束缚了,不快乐。我惊呆了!马上,我组织班上的班干部开了个座谈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对班级管理发表看法。学生们看到了我的真诚,一个个讲出了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班上缺乏真正的凝聚力,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事实上波涛汹涌;班上管得太死了,学生完全没有自主的空间;同学之间感受不到友爱;学生只能感受到老师的严厉,却不能体会到老师的爱、、、、、、、我再次惊呆了!我开始学习、反思和改进了。我大量阅读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故事。孔子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教育理念,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好的教育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的理念,苏霍姆林斯基的快乐教育理念,魏书生老师那诙谐幽默的谈吐、渊博的学识,这一切都让我崇拜不已,他们的精神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我,更鞭策着我。同时,我也向从教多年富有管班经验的同行们求教,学习他们怎样用爱去铸造牢固的师生之情。我在行动上也开始了改变和探求。我废除了这和那都不准的班规,换成了奖励型的规定;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我利用课余时间走进了学生中间;在我的课堂上一改以往说教似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发言提问置疑;班上的学生生病住院了,我会自备礼物去医院看望;看到哪个学生心情不好,我会查问原因,并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当哪个班的班主任后第一时间了解班上所有学生的家庭状态,对于留守学生、单身家庭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当哪个学生丢了钱物时,我会自己掏钱给学生解决生活困难;当哪个学生家里困难时,我会号召班上所有学生一齐向这
师生沟通的桥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