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带法回家简报.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带法回家”简报DAIFAHUIJIAJIANBAO蛟河市教育局主办二00八年九月本期话题—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人类的未来,家庭的希望。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为孩子提供了较好的生存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吸烟、吸毒、打架、犯罪、伤害、网络游戏、色情、早恋等问题不仅威胁着孩子、困扰着家长,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方面全方位地保障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以这四方面的保护为话题,共同探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问题。各校要充分利用好《简报》,将其印发到每位学生手中(乡镇学校要发放到村小),组织学生阅读、学习、讨论,也可以以此内容为主题开展班队会、测试等普法活动,同时要注意保存好相关的轨迹材料,作为法制工作的一项内容,以备检查。创造和睦的家庭环境【案例】某小军(化名)──纵火少年犯之一,年仅14岁。在他不满1岁时,父母离异。当时,法院将他判归父亲抚养,但由于父亲阻拦,小军再没见过母亲。之后父亲对他不管不问,还经常打他。他的手掌经常肿得“跟馒头似的”,至今,手上还留有痕迹。1997年,父亲又开始吸毒,被劳教一年半,听到这个消息的小军只是默默流泪,自认倒霉。对于家庭教育问题,小军爷爷表示:“家长对孩子没有尽到责任”。【案例】赵某从小就不觉得幸福。她的父母经常吵架、打架,妈妈爱打扮、爱跳舞,看不起老实巴交的爸爸。赵某曾怀疑自己不是妈妈亲生的,因为妈妈不像其他同学的妈妈那样给自己梳头、讲故事,甚至从来没亲过自己……赵某是喜欢爸爸的,有什么心事,都跟爸爸说,可是,在她还不到十二岁的时,爸爸和妈妈离婚了,从此她没有了倾诉的对象。赵某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整天心事重重,精神恍惚,她没有朋友,没有同学,没人可以说说心里话,妈妈也忙着生计。最后,赵某开始走上社会。她当过服务员,帮人看过摊,但此时已经野惯了的赵某后来一头扎进了歌舞厅,最终也走上了吸毒、打劫网友的不归路。家庭是每个人的港湾,亲情是孩子最需要、最依赖的感情,“一个和睦的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关口。”得不到亲情、得不到关爱的孩子是很难对社会、对他人有感情的。这样的孩子一旦长大,自然会遭遇各种问题,如果有坏人引诱,很容易走上害人害己的违法犯罪之路。关注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习惯【案例】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6岁的小朱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孩子出走后,父母认为孩子只是一时生气,一会就会回来。可是一周后,还是没有音信,此时父母有点着急了,准备发动亲友寻找。这时警察找上门来,小朱在夜不归宿的那几天抢劫了6名学生。原来,小朱离家出走之后需要“消费”,但又没有钱,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学。【案例】16岁的成成是体育学校学生,他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经常和朋友出入网吧和游戏厅,逐渐发展到旷课逃学。事情发生后,学校积极和家长联系,但是家长不管不问,5月的一天,他们在一家游戏厅玩,由于没有钱买游戏币,决定去“抢点钱”。这时,一个衣着光鲜的少年进入他们的视线,在讨要不成后对其拳脚相加,最后将其衣兜里的钱全部抢走。夜不归宿往往使孩子处于危险境地,旷课是孩子走下坡路的信号,如不及时制止,极易形成严重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多数少年犯罪都从夜不归宿和旷课开始。解决孩子旷课、夜不归宿问题

带法回家简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ufutaobao
  • 文件大小43 KB
  • 时间2020-03-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