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栽培技术.doc菊花栽培技术菊花具有养肝明目、疏风清热Z功效。主产浙江、江苏,四川、安徽、河南等省地也冇栽培。菊花为短口照植物,在短口照下能提早开花。喜阳光,忌荫蔽,较耐旱,怕涝。喜温暖湿润气候,但亦能耐寒,严冬季节根茎能在地下越冬。花能经受傲霜,但幼苗生长和分枝孕蕾期需较高的气温。最适生长温度为2(rc左右。菊花为多年生草木植物,株高60-15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绒毛。茎直立,基部木质化,上部多分枝,枝略具棱。单叶互生,具叶柄,叶片卵形或长圆形,边缘有短刻锯齿。选地、整地。旱地和稻田均可种植。但宜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肥沃的砂壤土种植,PII6-8,忌连作,低洼积水地不宜种植。每亩施入农家肥4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豆饼40公斤做基肥,深翻30厘米,耙细鉴平,-。供抨插的苗床,应选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后防爆晒,以备遮荫。繁殖方法。可用分根繁殖和抒插繁殖,抒插繁殖生长势强,抗病性强,产量高,故园艺生产上常用。(1) 分根繁殖。采收菊花后,选苗健壮植株的根茎,上盖粪土保暖越冬,第二年3-4月,扒开炕土,并浇稀粪水,促进荫枝迅速生长。4-5月,待苗高15-20厘米时,选择阴夭,将根挖起;分株,选择粗壮和根系多的种苗,斩掉菊花苗头,苗下约20厘米长,按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开6-10厘米深的穴,每穴栽一株。栽后覆十压实,并及时浇水。(2) 抒插繁殖。4-5月进行,选粗壮,无病虫害的新枝作插条,截成10-12厘米长,摘除下部叶片,插条下端切成斜面,切口蘸上泥浆,按株行距8厘米X15厘米插入苗床,入土深度为1/2-2/3,随剪随插。插时苗床不宜过湿,否则易死苗,最适宜插条的温度为15-18°C,插苗后,最好在上面盖一层稻草,并搭好荫棚,保持一定湿度,约20天就可生根,30-35天后,苗高20厘米时,即可移栽土田,方法用分株繁殖法。田间管理(1) 屮耕除草。菊花缓苗后,以中耕除草为主,稍深锄,使表土干松,底下稍湿润根向下扎,并控制水肥,使地上部生长缓慢,俗称“蹲苗”。入伏后根部已发达,宜浅锄,以免伤根。(2) 追肥。菊花吸肥力强,需肥最大,一般追肥2-3次,第一次在打顶时结合培土讲行,每亩施稀人粪尿1000公斤;第二次在现蕾期,每亩浇人粪尿2000公斤,配加过磷酸钙15公斤,以利多开花,开大花。也可用2%过磷酸钙水溶液进行根外追肥。(3) 排涝。缓苗后要是好浇水,6月下旬后天旱要多浇水,尤其是孕蕾期后,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追肥后也要及时浇水。雨季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4) 打顶、培土。在生长屮,一般要打顶卜3次,促使多分枝,具体时间和次数根据生长情况而定。一般第一次在6月初,打去10厘米,苗30厘米高;第二次在6月底;第三次不得迟于7月下旬。第一次打顶后,结合屮耕除草,在根际培土15-18厘米。增强根系,以防止倒伏。病虫害防治(1) 斑枯病。又名叶枯病。4月屮、下旬始发,为害叶片。防治方法:收菊花后,割去地上部植株,集屮烧毁;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交替喷施1:1:100倍液波尔多液和50%托布津1000倍液。(2) 枯萎病。6月上句至7月上旬始发,开花后发病严重,为害全株并烂根。防治方法:选无病多根苗种;轮作;作高畦,开深沟,降低湿度;拔除病株,并在病穴撒石灰粉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3) 霜霉病。3月始发,二次发病
菊花栽培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