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玄奘奉诏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以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提谛
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新释注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金光译解
经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解:般若:即智慧,至高无上的智慧。也是佛家常说的般若智慧,波罗蜜:即到达彼岸。多:即很多,诸多,反复多次。心经:心,即内心感受切身体会。经,这里是指用文字记载或说是书写。心经,是写自己的切身体会与内心感受。
三藏
法师
译:写自己反复多次的运用至高无上的智慧到达彼岸。
经文:唐玄奘奉诏译
注解:唐:即唐朝,玄奘:是人名,他是个
法师,三藏:是法名,奉:是奉命,诏是诏书,译是翻译。
译:唐朝三藏法师又名玄奘奉皇上旨意翻译。
全文中心:这部心经是写观世音菩萨怎样修炼成功的。
也可以说是用什么样的方法炼,怎样的修到达彼岸的。
还可以说成是观音菩萨成功之后,为启迪后人,让更多希望到达彼岸的修道者,按照她自己修炼的内心感受,切身体会,走向光明的彼岸,留下得宝贵修炼经验。
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注解: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行:修行。深:高层次,时:时候。
译:观世音菩萨多次利用,智高无上的智慧,修炼到高层次到达了彼岸的时候。
经文:照见五蕴皆空
注解:照见:即观见。五蕴:即眼、耳、鼻、舌、身。皆空:全空,没有了。
译:观见眼、耳、鼻、舌、身全没了,自已成功了。
经文:度一切苦厄
注解:度:救度。一切:所有的。苦厄:苦,即苦难。厄,是艰苦的环境,苦难的遭遇。苦厄,是艰苦环境中遭受苦难的人。
译:立志要救度所有在艰苦环境中受苦受难的人。俗言常说世间是苦海,也就是要救众生离苦得乐。
经文:舍利子
注解:舍利子,是佛家修炼有素的高人,炼得的佛宝之一,是固体的,存在于修炼者自身,只有圆寂之后才能取出。有红、白、黄、绿、蓝五种颜色。佛家修炼舍利子与道家修炼金丹的方法类同。在修炼金丹的同时,产生两种东西,一种是气体的,是个能量团,道家称之为金丹,这个能量团经过反复多次的修炼,形成一小人形,即道家所说的婴儿,此婴通过修炼老成之后,可自行放飞,做些常人不可思议的事。象释尊成功后,用幻身、本我去办事类同。另一种是长期修炼后而成固体的舍利子。
文中在这里说的舍利子,不是单指固体的舍利子,是说要修炼舍利子。
因修炼舍利子的方法是佛家密不外传的,至高无上的方法,也是佛家常说的不可泄露的天机。所以,观世音菩萨用隐语告知大家。
译:修炼舍利子。
经文: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注解:色:即情欲。不:在这里做没有讲。异:即不同,不一样。空:即空无,这里指妙空。
译:修炼舍利子,色与妙空没有两样,妙空即空色。
经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注解:即是:就是
译:色就是妙空,妙空就是色
经文:受想行识
注解:受:即感受。想:即想像。行:即做法。识:乃认识。
译:如若你认识到了,你就可想像着如何去做、去感受。
经文:亦复如是
注解:亦:是依照。复:是反复。如:在这里作照讲,是:即行的意思。
译:依照这样的方法,反复的去做就行。
经文:舍利子
注解:这个舍利子在这里是对炼舍利子方法的评价。
译:炼舍利子的方法。
经文:是诸法空相
注解:诸:即诸多,很多。法:即功法,佛家修炼的方法。空:即妙空、看不见。相:即相貌。
译:是佛家诸多修炼方法中的空法。
经文:不生不灭
注解:生:即生育。灭:即死亡。不:做没有讲。
译:这种方法,没有生育,没有死亡。
经文:不垢不净
注解:垢:污垢,肮脏。净:干净。
译:不肮脏,也不干净。
经文:不增不减
注解;增:即增加。减:即减少。
译:自身没有什么增加,也没有什么减少。
经文:是故空中无色
注解:故:做因为讲。无:没有。色:即色相。
译:是因为空中没有色相。
经文:无受想行识
注解:这里说的受想行识,是说常人的。也是说不是修炼的那种受想行识。
译:没有受想行识。
经文:无眼耳鼻舌身意
注解:无:没有。眼:即观看。耳:耳听。鼻:鼻嗅。味:品味。身:身处。意:即意思。
译:没有用眼观、耳听、鼻嗅、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6374713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