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郁达夫文学作品中的日本形象窥探》.pdf.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2l卷第5期 vo1.: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m'nalofSiehuan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 2011年10月 郁达夫文学作品中的日本形象窥探尹琳(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郁达夫,曾留学生活日本长达十年之久,与日本结下了复杂的因缘。他创作的一系列小说、散文等作品呈现出十分鲜明的日本形象。文章通过梳理其具有代表性的关于日本形象的作品,来分析这些形象,并探讨作为形象学理论层面上的“他者”形象——日本的意义。主要包括日本自然风景形象、日本女性形象、日本男性形象。希望从中探窥出郁达夫所理解和认知的日本以及对“自我”身份返观的审美心理选择过程。关键词:郁达夫;日本;形象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就是一国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和描述的别国形象。巴柔在《比较文学概论》中对形象学所下的定义是:“在文学化,同时也是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的对异国认识的总和。,,(I>这些形象总和必须建立在主体和客体的对应上,这种对应是形象创造者基于本身的文化思维去理解另种文化,是作家情感与思想交织而成的混合物。既然形象渗透着作家个人的经验、情感和思想,甚至是先被植入的社会集体想象的价值观念。因此可以说林林总总的异国形象都是被建立起来的意识形态和乌托邦形象,前者是形象塑造者按照自我的社会文化模式而塑造“他者”,把自己的价值观念投放到“他者”身上,否定和斥责他国文化;后者是作家运用离心力话语颠覆自我群体价值观念,来表现自己向往的“他者象。郁达夫笔下的日本形象呈现出复杂的面向,本文试图通过郁达夫对日本自然风光的描绘、对日本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的书写与建构,探讨其文学文本背后的心理情感因素和文化因素。 1带有主观色彩的日本风景形象 1913年,年仅l3岁的郁达夫随兄渡赴日本留学。他三岁丧父,儿时的生活十分艰难。后来在美国长老会办的之江大学预科读书,因为参加学生反抗校长压迫风波而被开除,之后又因绝望于教会学校的奴化教育而主动退学??这一系列的不幸使他对当时中国的教育与社会充满了绝望情绪。故国的不堪回首,更加地让他对日本充满希望与憧憬。初临日本,郁达夫有一种冲破樊笼的感觉,岛国的美丽风景让他心悦不已,美丽的日本海、明媚的濑户内海、山清水秀的长崎等等都激起他对日本民族和文化的景仰:“日本艺术的清淡多趣,日本民族的刻苦耐劳,就是从这一路上的风景,以及四周上的果园垦植地看出来,也大概可以明白蓬莱仙岛,所指的不知是否就是这一块地方??”Ix]此时的郁达夫只是初到日本,对日本的文化、生活与社会并没有深入地理解,只是一种感官体验而已,但是他确实以为自己进入了一个远离故国烦收稿日期:2011-08—20 作者简介,尹琳(1963一)。女,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播系副教授. 52· 文章编号:1672—2094(2011)05-0052-03 扰、自由享乐的理想世界中了,在此可以超越一切束缚,能够摆脱一切羁绊。且能自由自在享受自己的情趣·实现自己的理想。日本也就具有了浓厚的乌托邦色彩。“这样的形象为建立一个彻底的相异的背离自身文化观念,而具有了颠覆性的形象。他把故国的一切都给与了否定,全面颠覆了本国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视日本的一切为文明和希望的归宿, 这

《郁达夫文学作品中的日本形象窥探》.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dan560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