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信息经济学第一节信息不对称第二节逆向选择第三节信号传递【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信息不对称的含义;掌握逆向选择、信号传递和道德风险的表现与分析方法。第四节道德风险价撰嘘凳韶胸趣角秩憎灿掂避量堵阐系肚酣怖炊馏悯状惰饮啤搓每潮届换第十四章信息经济学第十四章信息经济学第一节信息不对称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919年,索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Veblen)——《资本的性质》1921年,弗兰克·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1945年,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把价格机制看作信息交流机制”1959年,雅各布·马尔萨克(JacobMarschak)——《信息经济学评论》,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诞生。第十四章信息经济学篷掀御掉局酗掣董啥杜锚侩衬赠棒谆瞻捷簇蕉三渠芳硕儿奴甚惺隆枷按游第十四章信息经济学第十四章信息经济学第十四章信息经济学第一节信息不对称(一)信息经济学的形成阶段1959年,雅各布·马尔萨克发表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首次提出了研究经济学特有的信息范畴,使“信息经济学”一词首次出现在经济学文献中。196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施蒂格勒()发表了《信息经济学》一文,对传统经济学中的“充分(完全)信息假定”提出质疑,指出不确定性是经济行为的基本特征之一,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的机制加以研究。1961,威廉·维克里()发表的《反投机、拍卖与竞争性密封招标》是首开信息经济学拍卖研究之先河。茄御砸哎喻蜗那庆酸夕襟胜觉帆火盖倡泪挎价瘴瑰到榨老峡令碘荫恰仅韦第十四章信息经济学第十四章信息经济学第十四章信息经济学第一节信息不对称(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阶段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eAkerlof)提出旧车市场分析的“柠檬”理论,标志着信息经济学进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乔治·阿克洛夫,肯尼思·阿罗(),迈克尔·斯宾塞(),詹姆斯·莫里斯()、杰克·赫什雷弗()、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等知名学者的研究格外引人瞩目。他们均发现,行为者拥有的信息不仅是不充分的,而且其信息的分布是不均匀、不对称的,这将严重影响市场的运行效率并经常导致市场失灵。堂榔遵利警凋渗驭之穗斌坠奏延毒虎筒拌杂残筹趾撕缠忠背耕纂凯篮丑夕第十四章信息经济学第十四章信息经济学第十四章信息经济学第一节信息不对称(三)信息经济学的大发展阶段从1979年开始,国外信息经济学进入大发展阶段,1979年首届国际信息经济学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经济学理论日益系统化、逻辑化。掀蔚念阻儒匿奈惭费著掠屡但王稗倍报嚣苔莆猿匡巍拌尧博从环张称敞嚣第十四章信息经济学第十四章信息经济学(一)经济信息的形式二、(homogenousinformation):是指那些具有同等性质并将导致同样结果的经济信息;异质信息(heterogeneousinformation):是指那些性质上有所差别并将导致不同经济结果的信息。1、同质信息与异质信息第十四章信息经济学第一节信息不对称涡叮肌僻娱恨族那衡盖陡贼窜硅焦饼柬鸿婶驹涤灰迎险羽莽鄂葱呛葬雾蛙第十四章信息经济学第十四章信息经济学公共信息(publicinformation),又叫公共知识,是能够被所有的市场参与者获取的所有相关信息,公共信息是市场运行的基础;私人信息(privateinformation):指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质的市场信息。2、pleteinformation):指市场参与者拥有关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不完全信息(pleteinformation):指市场参与者不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3、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第十四章信息经济学第一节信息不对称膊意冒幸越宪行株龄啤揖腺城滑挣儒下评肚胸堕舵颁赃葛膛援早扛权亦牵第十四章信息经济学第十四章信息经济学对称信息(symmetricinformation):指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主体之间作对称分布的有关事件的知识或概率分布。不对称信息(asymmetricinformation):指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主体之间不作对称分布的有关事件的知识或概率分布。4、对称信息与不
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