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对汶川地震正面报道的原因汶川地震发生后, 西方媒体对华正面报道增多, 对华态度急剧改变。就连一些平时对中国抱有偏见的西方媒体, 也给中国打了高分。此次西方媒体报道态度的转变, 其中原由不能不引起国人的关注和思考。笔者认为, 西方媒体态度的变化, 很大程度上跟我国的危机处理方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改变了自己之后才改变了西方媒体。政府救灾工作积极主动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快速而果决的反应,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赞誉。比如,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5月 29 日刊文说, 中国政府出色地通过了汶川地震的考验。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 5月 31 日的文章说,地震发生后中国地方官员肩负着确保人民安全的重大责任, “这些地方官员在抗震救灾中所发挥的作用令人感动”。的确, 灾难发生后我国政府在最快的时间内就发出了“抢救人民”的指令, 从地震发生到启动应急预案、抢险救灾,所有工作都在两小时以内展开。即便是多年以后, 人们都难以忘记在废墟上闪动的那些身影。上至年过花甲的国家总理, 下至年轻的士兵和护士, 他们在抗震救灾现场百折不挠、舍身忘我的一幕又一幕情景, 是中国政府展开的快速、有力和有序救灾工作的缩影。中国政府的抗灾行动, 确实表现出了相当的成熟度,对此,西方媒体不可能视而不见。信息披露公开透明与以前严密控制灾难信息的反应不同, 关于地震的信息没有受到限制, 官方新闻机构不断发布最新报道, 提供最新的死亡人数。援救行动、失踪儿童和倒塌医院等情况的细节也没有被掩盖。网络、报纸、广播和电视都可以自由地报道地震情况。我们在网上也看到了成都学生在地震来临之时以手机拍摄的真实视频, 电视台和官方网站也照样播放, 大量褒贬不一的博客帖子也在网上自由传播。最值得一提的是, 不仅中者也可以自由出入灾区。事实证明,中国开放西方媒体在华采访报道的这一举措是非常英明和正确的,显示了泱泱大国的风度,N 及那些对中国存在偏见的西方媒体在报道对华新闻的时候, 不得不尊重客观事实。中者也亲身见证着中国的救灾行动。他们也便没有理由再歪曲事实, 找出多少“负面”角度来令中国难堪了。西方媒体不得不惊叹中国政府对于信息披露的公开透明。电影《 :汶川不相信眼泪》将于国庆节上映为纪念汶川地震和 2009 年建国 60 周年, 由西部电影集团西安电影制片厂用纪实手法制作的首部关于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主题的电影《 :汶川不相信眼泪》,目前已经完成拍摄, 根据主办方透露这部影片将于今年国庆节上映。据了解,该片由著名导演杨凤良执导,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为电影创作音乐和主题曲。该片摄制组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 用最真实的镜头纪录下了大量真实感人的故事。西影著名摄影家柏雨果跟随剧组在灾区拍摄了大量影片剧照以及部分灾区纪实性作品等。这组摄影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讴歌了灾区人民在面对巨大灾难时的坚强勇敢的品质, 颂扬了救援部队大无畏的精神, 表现出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决心。抗震救灾精神永恒汶川大地震, 留下了永久的伤痛;抗震救灾斗争,铸就了永恒的精神。由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办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展览”隆重开幕。主题展览, 从六个方面, 以
汶川地震(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