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课题的研究心得赵莹莹新课改的实施,特别提倡改善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三为主”原则,努力实现三维目标,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改为自主式学习。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经过一段对小课题的研究,得出一些拙见。,学生的学习就是课上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学会老师传授的解题方法,记住书上的概念、公式;就是死记老师给定的结论,最终考一个分数可观的成绩。我们可曾体验或使用过那种“倒背双手”听讲,机械地回答“是”或“不是”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表面上看,课堂纪律好,学生注意力集中,其不知这种传统接受式学习方法、教育思想,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手脚,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家访中,我们曾听到有的家长理直气壮地告学生的状,说自己的孩子在家除了玩,就是看电视,就是不知道做作业。贪玩是孩子的本性,试想一个连玩都不感兴趣的孩子,会是怎样一种精神状态呢?家长或老师只知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去衡量孩子,希望孩子专心学习,先吃苦中苦,再做“人上人”。如果我们能在孩子玩的过程中,有意思地影响引导他们,让他们在玩耍的快乐中,发现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产生兴趣的需要,从而主动地去探求知识,积累知识,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那玩岂不是一举两得吗?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会表现出较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而这些多数是那些爱看书、看电视的孩子。看书写作业是学习,看报看电视怎么就不是学习了呢?还不是那里没有我们老师留的作业?没有能让家长看到的、评定孩子成绩高低的考试分数?衡定孩子们的活动是不是有益,要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公德。孩子们怎样才算是学习要看我们怎样去引导,怎样去看待。自主学习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我们只有从过去的传统教育中解放出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深入到孩子们的心灵中去,做一个引领孩子同学同乐的“孩子头儿”,才是新课程中倡导的让孩子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是指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条件(如智力条件、物质条件)、能力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掌握方法、陶冶情操、体验情感,最终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在老师引导下,对所学内容,采取的自学自练,自得自悟,自评自纠、互动交流的一种主动性学习方式。学习中突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互动交流的特点。老师的活动不是讲,而是导,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参与,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询问、答疑、诱导、点拨,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针对性互动服务。、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掌握方法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方式。老师的作用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诱导,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与老师交流互动的一种合作性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中的一致意见,可使学生产生更大的亲合力;不同意见,可使学生学会宽容待人,也可促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当成一种享受,甚至当成一种向同伴炫耀的需求,从而主动地学习、积累,自觉地训练提高;还表现为,学生在学习目的的指使下,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从而自觉地去学习,自觉地去磨练。自主学习,是一种有利于学生身
小课题心得,赵莹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