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更换、公司业绩与治理机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3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1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山东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高管更换、公司业绩与治理机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
研究
姓名:马磊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企业管理
指导教师:杨蕙馨
20081202
中文摘要况下的高管更换与经营业绩、董事会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内部治理机制探讨高管更换与经营业绩的关系是观察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一个“窗口N南字赋觯怀浦暗母卟愎芾砣嗽敝土粼诠颈蝗衔J亲钛现氐拇砦侍猓因此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应该能够及时对业绩低劣公司的高管人员做出惩罚,并且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但应该能够及时解聘不称职的高管,而且还应该能够重新选聘最适合的继任者。对于这一理论,市场发达国家的经验研究已经给予了充分的证实。而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企业所有制形式复杂多样,市场化程度也各不相同。证券市场在这个阶段建立,逐渐发展,形成了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市场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企业也涌现了大量高管人员更换的案例。问题是高管人员的大量频繁更换究竟是什么原因驱动,它与公司业绩呈现怎样一种关系吖艿母皇抢醋杂谕獠拷庸艿耐玻故嵌禄峒喽控制职能有效作用的结果,抑或是来自于市场外的因素干扰吖苋嗽钡钠捣更换给上市公司带来了怎样的经济后果怯质侨绾窝∑讣倘握叩摹Mü这些问题的探查,来观察我国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是本文的根本动机。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分三步对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考察控制权变更情况下的高管更换与经营业绩的相互关系,来探讨我国外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问题;其次,考察未发生控制权变更情的有效性问题;最后,进一步对高管更换后继任者的选择问题进行考察,以验证选聘制度的有效性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程度。在实证研究过程中,本文分别构造了两个模型以验证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其一是高管人员更换、。更换前企业业绩与公司治理的模型,以考察低劣的企业业绩是否会引起经理人员的变更,以及继任模式的选择问题;其二是高管人员更换、更换后企业业绩与公司治理的毓槟P停钥疾炱笠狄导是否在更换经理人员后有了显著改善。文章结构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高管更换的相关治理理论及我国更换现状分析,第二部分是高管更换的实证研究。两部分研究结论如下: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⒏吖芨坏南肿捶治董事会领导权结构影响了董事会在高管更换中有效性的发挥,在两职合一的条了董事会事实上成了总经理的附属机构,缺乏独立性,降低了治理效率。独立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更换的现状分析表明,从年至年,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发生了大量的更换。从对外披露的原因来看,辞职和工作调动是使用最多的托词。然而,从高管人员的年龄和任期来看,上市公司高管更换更多的是强制性离职。初步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公司控制权的变更是导致高管人员更换的重要原因,另外经营业绩越差,公司高管被更换的可能性也越大。⒏吖芨挥刖R导ü叵档氖抵そ峁发生控制权变更的公司其经营业绩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同时也低于未发牛控制权变更的公司。而且在控制权变更的公司中,发生高管人员更换的公司其业绩水平又低于未发生高管更换的公司。这说明只有经营业绩不良的企业在变更了控股股东之后才会更换高管人员,而经营业绩良好的企业既使变更了控股股东,也不会更换高管人员。对未发生控制权转移情况下高管更换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更换与公司业绩的低下有非常显著的关系,公司上一年业绩低更容易导致高管更换。但对于高管更换后公司业绩改变的实证结果却令人沮丧。高管更换对业绩的改善并没有显著的影响,经营业绩没有因为控制权的变更或高管的更换而有所提高。继任选择的实证研究也进一步证明,经营业绩对公司高管的继任模式的选择不具有显著性的影响。⒏吖芨挥攵禄崽卣鞴叵凳抵そ峁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主要由股东代表构成,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主要是基于各董事所代表股东权利的大小,而不是基于董事本人的能力和学识,所以董事会的规模对监督更换公司高层管理者基本没有显著的影响。件下,董事会难以更换业绩不佳的高层管理者,既便更换了高层管理者,也更倾向于从内部选拔继任者。这是因为董事长和总经理事实上由一人承担,造成董事制度在年之后逐渐起到了监督经理人的作用,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董事会越有可能解聘不称职的经理,但这一指标对于高管更换后业绩的改善却没有显著影响力,同时对于继任管理者的选择也不具有显著影响。这一方面与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量量量曼曼皇曼蔍柯关键词:高管更换;经营业绩;公司治理独立董事的职业背景有关,另一方面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有关。管理人员持股也没有起到提高企业业绩的作用。这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偏低,持股目标不明确,从而无法产生激励作用,另外高管人员持股体系封闭,不能通过二级市场进行买卖,导致管理者利益无法与股东

高管更换、公司业绩与治理机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inzo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