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学】《水浒传》的思想倾向-石昌渝.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主讲人简介: 石昌渝: 1940 年生于武汉; 1981 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历任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所所务委员;现任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文学遗产》编委、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简介: 《水浒传》究竟写的是什么?是英雄好汉的传奇故事?还是盗贼流寇的打家劫舍?有“孝义黑三郎”之称的宋江是强盗头目?还是农民起义的领袖?《水浒传》所写的 108 将难道都是强盗?宋江的思想左右了梁山的发展,也使读者《水浒传》产生了不同的认识,身为梁山首领的宋江究竟在想些什么?建国以来,对《水浒传》思想倾向的认识更是针锋相对。从晁盖劫持生辰纲占据梁山, 到宋江举义同官军对抗, 再到招安毁灭, 梁山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而针对晁盖和宋江的争论也从未停息过。兼备领袖头脑和气魄的宋江率众屡败官军,却为何不想推翻朝廷自己做皇帝?《水浒传》宣扬的是一种什么精神?上梁山前后的宋江其思想究竟有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决定招安的?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招安? 过去和现在对《水浒传》的思想倾向究竟有什么不同见解?主要的看法有两个:第一, 忠义说。就认为《水浒传》所宣传的,它通过宋江这 108 人,他们上梁山的经历,以及最后招安,最后这个悲剧性的结局,它通过这个情节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有人认为,它表现的是忠义的思想。提出这个忠义说的,最具代表的是明代的李贽,就是李卓吾,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忠义< 水浒传>续》,他评《水浒传》抓住了两点:第一点,他认为《水浒传》这部小说是一部发愤之作,为什么是发愤之作呢?他认为作者是身在元代、心在宋代。他因为愤怒当时宋代的灭亡,认为当时的朝廷的那些文武大臣,都不行,他们没有忠义,这个东西是很缺乏的。他是出于这个背景写《水浒传》的,这是他立论的一个根据。第二个根据, 他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他认为,宋江是身在梁山,心在朝廷,一心招安,一意报国,他认为是忠义之烈也,忠义里面也是非常突出、非常典型的,这是李卓吾的看法。后来在李贽以后,出现了一个诲盗说。诲盗说认为,这是一部写给强盗看的书,是教人做强盗的书。( 全文)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今天我为大家请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石昌渝先生,请他为我们主讲《水浒传》的思想倾向,大家欢迎。过去和现在对《水浒传》的思想倾向究竟有什么不同见解?我想呢,这个主要的看法有两个:第一,忠义说。就认为《水浒传》所宣传的,它通过宋江这 108 人,他们上梁山的经历,以及最后招安,最后这个悲剧性的结局,它通过这个情节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有人认为,它表现的是忠义的思想。提出这个忠义说的,最具代表的是明代的李贽,就是李卓吾, 他写了一篇文章, 叫做《忠义< 水浒传>续》, 他评《水浒传》抓住了两点: 第一点, 他认为《水浒传》这部小说是一部发愤之作,为什么是发愤之作呢?他认为作者是身在元代、心在宋代。他因为愤怒当时宋代的灭亡,认为当时的朝廷的那些文武大臣,都不行,他们没有忠义,这个东西是很缺乏的。他是出于这个背景写《水浒传》的,这是他立论的一个根据。第二个根据,他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他认为,宋江是身在梁山,心在朝廷,一心招安,一意报国,他认为是忠义之烈也,忠义里面也是非常突出、非常典型的,这是李卓吾的

【文学】《水浒传》的思想倾向-石昌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