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美赣南且行且歌.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来源:中国赣州网- 赣南日报 2014-06-30 大美赣南且行且歌——写在《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两周年之际史文清仲夏的赣南。风过阡陌, 稻浪翻滚, 又是一个饱满而丰足的季节。此时, 我也像一名历经艰辛的耕者, 面对挺拔壮实、精神飞扬的庄稼, 内心充盈着喜悦和期待。品尝这两年滴落的汗水, 一种别样的滋味涌上心头。时间本无特别意义,来往无影、去留无踪,而一旦赋予其内涵, 顿时便丰满灵动起来, 有了段落、有了故事、有了章节, 甚至有了灵魂。比如,我说的“这两年”,当然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但因为深蕴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来的难忘历程, 所以, 于我、于赣南, 就有了充满质感的记忆。“曾经沧海难为水”,今天,已经很难用一个什么词来描述这两年的感受, 我只知道, 就像流动的时间一样, 平缓之间, 充满昼夜交替的起伏与跌宕。 1 我感慨于这片土地的苍瘠。也许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 我从几千里外的白山黑水, 来到了这块充满神奇与荣光的红土圣地。关于赣南, 我并不陌生。对于她的前世今生, 卷帙浩繁的资料已经作了详实叙述。此前, 在省里工作的时候,也曾多次踏足赣南山水。然而,当真正成为“赣南老表”,我想补上的第一课,还是希望用脚步去丈量、用身心去感受这片土地。 2010 年,金秋。正是赣南最美的季节,橘红橙黄、丹桂飘香。我却无心于眼前的美景,稍稍安顿,便开始了新的“旅行”。很多年来,我一直不习惯依照事先提供的看点“按图索骥”,心里总有自己的“路线图”。我想,光鲜的地方,去与不去,都在那里。我最想看的,是那些平时难以看到,或者被有意无意“屏蔽”的内容,比如, 那些山高路远、人穷地偏的旮旮旯旯。每天的行程, 总是从清晨五六点开始, 赶到县里时, 大多时候人们还没吃早饭。中午根本顾不上休息, 忙着找人了解情况, 夜幕降临时仍在走访, 回到市里, 常常已是午夜时分,甚至晨曦微明。我尽己所能,多走,多看,多聊,多问。十几天下来, 走遍了全市 18 个县(市、区)。每天这样奔波, 疲倦自不必说, 颇为难受的是心情。对赣南的状况, 尽管我已经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现实的贫困、老表生活的困顿,还是大大超乎想象。宁都县固厚乡楂源村东排小组,贫苦深深地困扰着这个小山村。村里 47 户人家, 平均寿命只有 岁。走进一个个残缺不全的家庭, 境况让人触目惊心! 再看看全村唯一的一口水井, 说是井, 其实不过是一个就地挖出来的“坑”,半径不足一米,人畜共饮不说,周边都是牛栏猪圈,屎尿横流,井水严重污染。大沽乡是宁都县一个边远的山乡, 距县城 75 公里。从乡里出发, 再走 15 公里盘山公路,才抵临南林小学。但见教室低矮破烂, 100 多名寄宿生,分男女挤在两间教室;没有床架,孩子们就地打通铺; 学校没有厕所, 尿桶就放在寝室角落……在赣南许多山村学校, 因为条件艰苦, 学校办不起食堂, 走读生每天带饭上学, 大冬天只能吃冷菜冷饭。文体活动成为“稀缺品”,不少学校,连操场上的篮球架, 挡板破烂得也只剩半个, 没钱添置一个新的。投篮时, 篮球经常从挡板缺口飞出去……停电、限电成为常态, 甚至中心城区, 都有过大年初一停电的现象, 更不用说农村。昏暗摇曳的松明子光影下, 是充满求知渴望而又百般无奈的眼神。“一脚高一脚低,一身汗两腿泥”,“出门三步羊肠道,百里千斤靠肩挑”,“天雨一包脓,天晴一块铜”……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根本无法相信, 这就是赣南乡村的道路! 蜿蜒、促狭、曲折, 一如这里人们的生活。住着百十年的危旧土坯房,床上铺盖的是黑乎乎的破棉絮,孤寡残疾亟需关爱, 寒冬腊月, 年近八旬的老人还穿着凉鞋……一路下来, 体味着赣南老区的贫与苦, 感受着赣南老区人民的盼与需! 真的不曾想到, 新中国成立已经 60 多年、改革开放也 30 多年了, 当的时候, 赣南, 我心怀敬意的大美土地,民生问题还如此突出! 2 目睹荣光后面的窘困,我寝食难安、夜不能寐。我常常想,那些摇摇欲坠,春不挡雨、夏不遮阳、秋不避风、冬不御寒的危旧土坯房, 当年, 应该是那些奔波于途的革命者难得的庇护所吧?七八十年前, 正是这些正值“壮年”的土房子, 敞开温暖的大门,为成长着的理想遮风避雨。如今,房子“老去”,我们该怎样撑开衣襟,为被秋风所破的“茅屋”带来些许暖意? 万户、近 300 万人居住的土坯房,从此成为我心中日思夜想的痛! 我常常想, 那一支支举在手上、插在墙缝的松明火, 曾经为多少访贫问苦的夜行者、传播思想的布道者照亮行程。甚至,将近 80年前, 那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长途跋涉, 也是在它的光亮中, 从于都河迈出第一步, 才有了日后的一方坦荡天地、一片盛世光明。那位亘古伟人, 当年就站在新架好的于都河浮桥

大美赣南且行且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