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 . 使学生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3. 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 难点: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教具、学具准备:练习本、自制统计图、米尺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老师准备了 8 个练习本,想奖给 4 个上课认真、作业完成得好的同学。(指名学生上台) 引导问:老师有 8 个练习本,奖给 4 个都很听话的同学,应该怎么奖呢? 8 个本子,奖给了 4 个同学,每人得到了 2 个,谁能帮老师把这个算式列出来?(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8 ÷4=2 ) 在这个算式里 8 称为什么数?(总数) 4 称为什么数?(份数)得到的 2 称为什么数?(每份数,也叫平均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均数,大家看看今天学习的与以前学的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平均数 二. 探求新知 1.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是爱卫生、保护环境的小朋友吗?大家看到黑板上,这里是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到的废瓶子的统计图。 (1) 出示统计图。 (2) 观察:从统计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 问:他们收集到的废瓶子是一样多吗?在统计图上怎样才能使 4 个人收集的废瓶子一样多呢?大家来想想办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一种:“移多补少”,在统计图上引导学生把多的移到少的地方去。 二种:列算式,假如没有统计图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先求出他们的总数,平均分给了 4 个人,再除以 4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 14+12+11+13 ) ÷4 =52÷4 =13 (个) “ 13 ”在这里也叫什么数? (4) 巩
求平均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