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脱碳的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和比较.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低温甲醇洗法工艺与液氮洗工艺结合一起用,因为低温甲醇洗装置已用作下游一氧化碳脱除工段的预冷阶段。不用再进行脱硫。 。该法是用甲醇同时或分段脱除 2 H S 、 2 CO 和各种有机硫, HCN 、 2 2 C H 、 3C 、及 4C 以上的气态烃,水蒸气等, 可以达到很高的净化度。气体中的总硫可脱至,二氧化碳可脱至< 3 / mg m (标), 2 CO 可脱至 10~20 3/ ml m 。甲醇对 2H 、 2N 、 CO 的溶解度相当小,而且在溶液减压闪蒸过程中优先解吸,于是可通过分级闪蒸来回收,使气体在净化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损失减至最少。低温甲醇洗较适合于由含硫渣油或煤部分氧化法制合成气的脱硫和脱碳。原理:低温甲醇洗是基于物理吸收的气体净化法。该法事用甲醇同时或分段脱出硫化氢、二氧化碳和各种有机硫,氰化物、烯烃、碳三及碳四以上的气态烃,水蒸气等,可以达到很高的净化度。主要设备: 甲醇洗的洗涤塔、再生塔、浓缩塔、精馏塔内部都用带浮阀的塔板,根据流量大小选用双溢流或单溢流。甲醇泵都是单端面离心泵,以防甲醇泄露。低温甲醇洗所用的换热器很多,面积很大,一般都为缠绕式。深度冷冻设备用釜式。冷却器使用列管式。煮沸器则用热虹吸式。低温甲醇洗设备内部不涂防腐涂料,也不用缓蚀剂,腐蚀不严重。工艺特点: (1)甲醇廉价。(2)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在甲醇中的溶解度高,溶剂循环量低,导致电能、蒸汽、冷却水的耗量低。(3)甲醇溶液不仅能能脱除硫化氢、二氧化碳还能脱除其他有机硫和杂质。(4) 可以选择性脱除硫化氢,是变换气中硫化氢浓缩成高浓度的,便于硫磺回收。(5)获得的净化气纯度高,并绝对干燥。(6 )低温甲醇洗法工艺与液氮洗工艺结合一起用,特别经济,因为低温甲醇洗装置已用作下游一氧化碳脱除工段的预冷阶段。不用再进行脱硫。(7)过剩的只含很少硫化物的二氧化碳可放空,不存在环保问题。低温甲醇洗的优缺点优点(1)甲醇在低温高压下,对 2 CO , 2 H S ,COS 有极大的溶解度。(2)有较强的选择性。(3)虽然甲醇的沸点较低,但在低温下的平衡蒸汽压仍很小,因此溶剂损失小。(4)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在吸收过程中不起泡,能与水互溶,可利用它来干燥原料气。(5)粘度小。(6)腐蚀性小,不需要特殊防腐材料。(7)消耗指标低,蒸汽为: 250kg/t 3 NH ,电力 23度/t 3 NH . (8)甲醇价廉易得。缺点(1)由于低温甲醇沉在低温下操作,因而对设备和管道的材质要求较高,在制造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2)为了降低能耗,回收冷量,换热设备特别多,流程显得很复杂,投资费用较大; (3)尽管甲醇是一种低价、易得的溶剂,但有毒,给操作和维修带来一系列困难。 CO 等杂质脱除而开发的,能够完成新装置的工艺设计以及现有装置的模拟分析、故障诊断、操作条件调优、过程和设备改造方案等方面工作。利用此技术已对多套新装置的工艺设计工作以及现有大型合成氨操作条件调优、故障诊断、以及过程和设备改造任务,得到较满意的结果,经济蛀益显着。适用范围现有合成氨装置液氮洗工序的工艺设计、生产调优、过程和设备改造,扩产方案确定、节能改造等工作。液氮洗净化系统的主要设备有:分子筛吸附器、多流股板翅式换热器、减压阀、闪蒸罐和精馏塔。为减少冷量损失,低温设备装在冷箱内。甲醇洗后的粗原料气首先进入分子筛吸附器的一组,将原料气中二氧化碳、水、甲醇等杂志最终除去后进入冷却换热,冷却后气体从底部进入氮洗塔,被由上而下的液氮洗涤,气体所含一氧化碳和甲烷等杂质被液氮溶解。精制气从氮洗塔顶部出来,经换入后用比例调节方式对其粗配氮,然后进入换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分为两路:一路去甲醇洗工段,经换热器回收冷量后返回液氮洗工序;另一路则经换热器复热后, 与从甲醇洗工序回来的另一路回合,经细配氮得到氢氮物质的合成气,从往合成工序压缩机。液氮洗工艺虽其优点突出,但它必须有空分与其配套,加之其设备制造难度大、投资高亦是不容忽视的。选用液氮洗后, CO 馏分也不是非得回收才经济,需与高温变换置于一体进行综合考虑。 ( NHD ) 中国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研究院对各种溶剂进行了筛选,得出用于脱硫脱碳的聚乙二醇二甲醚较佳溶剂组分。命名为 NHD 溶剂,并成功地用于以煤气化制得得合成气脱离脱碳的工业生产装置。 NHD 是一种优良的物理吸收溶剂,溶剂的主要成分是聚乙二醇二甲醚的同系物,其沸点高,冰点低,蒸汽压低,对 2 H S 和 2 CO 及 COS 等酸性气体有很强的选择吸收性能,脱除二氧化碳效率在物理吸收法中较高。在物理吸收法中,由于 2 CO 在溶剂中的溶

脱碳的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和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