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理解闭关锁国的含义。“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体会改革开放的正确性。【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清朝“闭关锁国”政策。难点: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投影两幅图片)师:根据以上两幅图猜一清朝的政策。生:观看、思考,回答。师:清朝为什么要闭关锁国,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0课。(多媒体投影课题: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习新课一、明清经济的发展师: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这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多媒体投影表格。)生:阅读课本P115—P117,先自主学习,后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表格内容。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用多媒体投影)。教师指出明朝中后期手工业出现新的社会经济现象: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重点介绍农业、手工业、商业较前代的突出进步,以体现明清经济“发展”的含义。)师:记住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从国外引进的时间。这一时期棉纺织业最突出的进步是从南方推向了北方。到了清朝,南京的丝织业可与原来的丝织业中心苏州相媲美,说明清朝丝织业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发展。开始于宋代、成熟于元代的青花瓷器,明朝已达极盛。(指导学生观看P116《明朝松江出产的棉布》图,认识明朝松江府棉布业优于全国。学生观看P116《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图,体会制瓷业的兴旺发达和高超的技艺。)师:众多商业城市的空前繁荣和大商人的增加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突出表现。(指导学生观看P117反映北京繁华景况的《皇都积胜图》局部,P119反映明朝南京繁华景象的《南都繁会图》局部)师:街市上店铺林立,店铺前悬挂着招牌,有的写着“西北两口皮货发客”,有的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等,这说明当时的南京除销本地产品外,还销售来自外地甚至海外的商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7中有关“徽商、晋商”的小字,观看P117《徽商的房舍》图。)(学生边听,边在教材上做笔记。)(多媒体投影问题:明清时期的统治者为什么要大力推广种植这些外来作物呢?以及相关史料)材料一:,清达10亿亩。明初人口数为6600余万,。------高中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材料二:“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陆耀《甘薯录》师:看材料一,与明清时期的人口增长速度相比,耕地面积的增加与之相符吗?这会带来什么问题?看材料二,根据甘薯种植的特点,说明外来作物的引进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阅读史料,思考、回答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明清时期,耕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远远不及人口的增长速度。这会带来粮食危机。引进外来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了人口增长压力,这也使得很多农民可以从事其他行业来发家致富。(引导学生阅读P117小字最后一段“施复夫妇”的故事。)师:施复夫妇是通过什么方式发财的?(学生思考,回答。)师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