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皮脂腺囊肿.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皮脂腺囊肿求助编辑百科名片皮脂腺囊肿( Sebaceous cyst ), 中医称“粉瘤”。主要为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 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囊内为白色凝乳状皮脂腺分泌物。西医学名: 皮脂腺囊肿中医学名: 粉瘤所属科室: 五官科- 皮肤科发病部位: 面部,全身皮肤主要症状: 囊性包块主要病因: 皮脂腺排泄管阻塞多发群体: 青年男性传染性: 无传染性目录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疾病治疗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疾病治疗展开编辑本段发病原因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编辑本段发病机制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1. 常见于皮脂腺丰富的颜面部, 小的如豆,大则可至小柑桔样。囊肿呈圆形,位于皮内, 并向皮肤表面突出, 囊壁与皮肤紧密黏连, 中央可有一小色素点。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个主要特征与表皮样囊肿作鉴别。灰白色凝乳状、有臭味的内容物偶可流出。 2. 皮脂腺囊肿发生缓慢, 呈圆形, 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 质地软, 无压痛, 可活动。一般无自觉症状。 3. 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时可表现为: 局部皮肤红肿、变软、皮温升高、疼痛、化脓。[1] 编辑本段诊断鉴别疾病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可进行诊断。鉴别诊断与皮样/ 表皮样囊肿鉴别: 皮样/ 表皮样囊肿可能由先天因素或创伤造成。皮样囊肿囊壁较厚,由皮肤和皮肤附件所构成。表皮样囊肿囊壁较薄,无皮肤附件。多见于儿童及青年。皮样囊肿好发于口底和颏下区, 常位于黏膜或皮下较深的部位或口底诸肌之间。表皮样囊肿好发于眼睑、额、鼻、眶外侧、耳下等部位。囊肿呈圆形, 生长缓慢,与周围组织皮肤或粘膜均无粘连,触诊时囊肿有似面团样的柔韧感。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但其生长可影响受累器官的功能状况。皮样囊肿的诊断除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外,穿刺检查可抽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 大体标本有时可见毛发。镜下可见脱落的上皮细胞、毛囊和皮脂腺等结构。治疗以手术摘除为主。[1][2] 编辑本段疾病治疗一般局麻下手术切除。沿颜面部皮纹方向做梭形切口, 应切除包括与囊壁粘连的皮肤,切开皮肤后锐分离,摘除囊壁。囊壁一般很薄,应避免破裂。囊肿并发感染时, 应切开排出脓液和豆渣样内容物, 待感染控制后 3 个月手术切除。 2 皮脂腺囊肿是指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腺体内因皮脂腺聚积而形成囊肿。这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很多人都曾有过长粉瘤的经历。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青年人。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 是指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 腺体内因皮脂腺聚积而形成囊肿。这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 很多人都曾有过长粉瘤的经历, 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青年人。皮脂腺囊肿好发于头皮和颜面部,其次是躯干部。由于其深浅不一,内容物多少不同, 因而其体积大小不等且差距很大, 小的如米粒大小, 大的如鸡蛋大小。往往被诊断为脂肪瘤, 纤维瘤等。皮脂腺囊肿生长十分缓慢,但患者仍能感到其在逐渐增大。皮脂腺囊肿多为单发, 偶见多发, 形状为圆形, 硬度中等或有弹性, 高出皮面, 一般在 1 毫米内, 表面光滑, 推动时感到与表面相连但与基底无粘连, 无波动感。皮肤颜色可能正常, 也可能为淡兰色, 增大过快时, 表面皮肤可发亮。有时在皮肤表面有开口, 可从此挤出白色豆腐渣样内容物。这个开口即通向

皮脂腺囊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