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凭夫妇》与《孔雀东南飞》之异同郭昕然胶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二十四班摘要:《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爱情叙事诗,《韩凭夫妇》是中国古代民间产生较早的一个生死相许的爱情悲剧小说。两篇封建时代感人至深的爱情绝响,以其曲折动人的情节、伤感哀婉的结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令无数读者为其流泪。无数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寻求其更深层次的主题和悲剧产生的原因。本文将以全新的角度解读这两篇爱情悲剧后的故事。关键词:韩凭夫妇孔雀东南飞悲剧一、情节上的大同小异1、剧情上的相似《韩凭夫妇》和《孔雀东南飞》在故事的发展上惊人的相似,同有一个代表强权势力的人阻挠;同是夫妻分离,无法反抗;同是夫妻双方坚贞不屈,最后为捍卫自己的爱情而死。《孔雀东南飞》中焦母的强势与《韩凭夫妇》中宋康王的强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个丑恶人物形象的刻画,不仅突出了文章的悲剧色彩,也使文章的主题进一步凸显,更能衬托两对夫妻的坚贞不渝,歌颂两对夫妻的美好爱情。而《孔雀东南飞》和《韩凭夫妇》中夫妻双方爱情悲剧的发展则都能深化文章的悲剧性、主题和歌颂对象,使文章更加催人泪下、发人深省。结局则都采用了神话的手法,让感人的爱情在上天的帮助下得以延续。2、社会背景的不同《孔雀东南飞》中造成焦刘殉情悲剧命运的来自于焦母、刘兄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的迫害。在中国封建社会,都是封建家长包办婚姻,婚姻当事人特别是妇女,对自己的婚姻毫无决定权。因此尽管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但是就因为她得不到焦母的认可,焦母一句“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兰芝就被驱遣了。焦母全然不念及儿媳持家的贡献以及焦仲卿的悲伤,强逼焦仲卿休妻另娶。而兰芝被休归家后,由于封建社会,女子要恪守“三从四德”:在家从父,父死从兄的理念,刘兄逼迫她答应太守的说亲,她在封建家庭中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屈从,要么以死明志。在这种背景下,焦仲卿和兰芝要捍卫自己的爱情,只能选择双双殉情。焦母和刘兄是封建家长制的典型代表,是焦刘真挚感情的直接障碍,他们的独断与专横,破坏了焦刘的幸福婚姻,是造成主人公殉情悲剧的直接责任人。但从另一方面,焦母及刘兄等人也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不是要害死焦仲卿和刘兰芝,这一点可以从焦刘死后“两家求合葬”看出。而《韩凭夫妇》中男女主人公爱情的障碍是来自社会强权邪恶势力,作为一国之君的宋康王是社会强权邪恶势力的代表。宋康王残暴、荒淫、无耻,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把自己舍人韩凭的妻子何氏据为己有,又把怀有怨恨之心的韩凭抓起来“沦为城旦”,这一来自一国之君的阻力对他们的爱情而言无疑是永远都无法逾越的障碍,所以韩凭夫妇只能以相约赴死来捍卫他们爱情的尊严。他们对爱情的最后一点希望通过何氏的遗书体现出来:“愿以尸骨,赐凭合葬”,但是恼羞成怒的宋康王竟然下令“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让死后的韩凭夫妇相望却不能相聚,进一步加重了故事的悲剧色彩。由此也可以看出宋康王是强权势力的化身,而不是受害者。3、主人公性格上的异同《孔雀东南飞》中的兰芝和《韩凭夫妇》中韩凭的妻子在性格上和思想上都具有让人赞赏之处。兰芝用“大人故嫌迟”道破婆婆的故意挑剔、刁难,果断地用“请归”的行动表示反抗。和仲卿叙别,她表达了对丈夫的—往情深,又清醒地认识到“复来
论《韩凭夫妇》与《孔雀东南飞》之异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