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教政策基本上均持“崇儒”的价值取向,原因何在? 答: 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 形成了新儒家思想, 自西汉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政策起, 独领风骚两千多年,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教政策基本均持“崇儒”的价值取向,其原因是: (1 )因为儒家的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了适应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2 )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张积极入世,能够随时代需要而不断改变面貌, (3 )儒家“君权神授”的观念为统治阶级披上合理外衣,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也有利于社会稳定。 2 、试述科举制度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影响及其对当代的启示。答: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 结束于清末, 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 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积极影响: (1) 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中国传统文化。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 科举制将选士与育士结合起来, 客观上起到了刺激学校教育发展的作用,树立了读书尚文的社会风气。(2 )科举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为确保考试的公正性建立了一系列防范措施, 比以往任何一种选士制度都更为公正客观, 这对隋唐以后及当下的考试制度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 )科举考试重视考生的学识和才干,而不是出身和门第,容许平民子弟参加,考生机会均等, 公平竞争, 择优录取, 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对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消极影响: (1) 科举制只重科举而忽略学校教育,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科举考试
中外教育史习题参考答案.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