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胡同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山东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有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和邻居发生争吵,希望她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回复了信,并在信中说:“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于是在建房的时候主动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这样做了,也有所感悟。自己也让出了同样的地方。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仁,道德之下,亲近、亲和。人伦孝悌,自然无为(读卫)。正所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仁义非慈,非虚,非名;无为(读卫)而无畏。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懂得了仁义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也才会在孩子的成长中,积淀好的品德,让孩子在一生的成长中最终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状态与境界。成长点拨:亲善、亲和,孝悌,和德!皆道,皆理,皆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人友善,和气,懂得孝顺父母,懂礼貌,懂得老师和父母经常说的道理,并且按照父母和老师说的做。只有这样我们长大后才有可能能够像这个故事中董笃行一样,被大家学习和传扬。
中华品德故事——仁义胡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