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克和千克》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当铺地学区中心校大兴隆庄小学于昕昕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用眼睛观察得到,只能用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2、知道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具准备天平、盘秤、2分硬币、洗衣粉、水果、盐、学生自备物品、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一)背一背师:我们先来玩一个背一背的游戏,请三位同学上来,让其中一位背一背另两位同学,然后把自己的感觉告诉大家。(生活动,师帮助。)生:XX比较重,XX比较轻。师:看来我们的身体是有轻重之分的。那我们身边的物体是不是这样呢?现在就请你任选两种不同的物体,用两只手掂一掂,互相说说你的感受。(二)掂一掂师:请同学们掂一掂自己的铅笔盒和数学书,把你的感觉在小组里说一说。(生独自活动,互相交流,汇报。)(三)引入课题师:看来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是有轻有重的。以前我们学习过计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生:有米、分米、厘米、毫米,还有千米。师:对,测量物体有多长会用到长度单位,称物体有多重就要用到质量单位(板书质量单位),那你知道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有哪些吗?生1:我知道克、千克和吨。生2:我还知道公斤和斤。师:你们知道得真多,看来你们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了。在这些单位中,斤、两是我国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毫克和吨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克(g)和千克Kg。(板书课题及用字母表示)[设计意图]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将数学还原到生活中去,会让学生直正理解这些数学知识,并在生活中去运用。首先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本课,创造了民主、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再通过丰富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二、组织有效活动探究数学本质(一)联系生活,找克和千克师:那大家都在哪里见过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呢?生:在小食品上、粮袋上等。(师出示各种物品如豆奶、饼干、洗衣粉、面粉等,标出克和千克。)师:我们都见过克和千克,那么1克和1千克究竟有多重呢?(二)感知1克、10克和100克1、师:这个2分硬币大约就有l克重,请同学位拿出你的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克和千克的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