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毕业后,我任教于一所农村中学,教过将近3年的初中英语,后来因为某些原因又教了3年的语文。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面对从一名英语教师到语文教师的转换,我曾经有过困惑、茫然、无助的时候。但是,在我不断地学,并努力完成好自己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要想成长起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仅有渊博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优秀的教学语言。语言,是日常人际交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是帮助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教师,语言尤其重要。它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最主要的工具之一。年轻教师要想在普通教师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学会“说话”,也就是要掌握教师的语言艺术。记得自己读大学时的那位教我们教学教法的老师,他是学校外国语学院的一位知名教授。他知识渊博,曾发表过多篇关于教学教法方面的论文。他的英语发音标准,而且英语说得极为流畅,我们许多学生都慕名而来。但这位老师每次上课都是用他那流利的英语将书中提到的教学方法从前往后给我们讲一遍,然后让我们拼命抄笔记,从不与我们交流。如果遇到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他立刻就大发雷霆,指责我们不认真听讲,并且经常对我们说:“你们如果不愿意听讲就请出去!”这门课本来就枯燥而且难懂,时间长了,我们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愿意听讲,逃课的学生也就特别多。其实,这位老师知识渊博,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但他跟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对学生犯的错误不够包容,批评学生的语言简单甚至有点粗暴,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如果他在课堂上能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一定会赢得学生的心,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名师!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让他们产生兴趣,甚至能够达到乐此不疲的境地,相信必定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可是,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这就要归功于教师语言的趣味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激发他们,让学习的全程活动生动活泼,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上蒲松龄的《狼》,其中有一句“屠自后断其股”,我故意地错解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辨析。我一本正经地问学生:“断其股就是把它的屁股砍掉吗”?学生们听罢都哈哈大笑,不少学生抢着举手回答道:“不是,股在句中是大腿的意思,老师,您记错了。”欢笑之余,学生们也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而且学习这篇课文时也格外认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语言要幽默,更要注意说话技巧。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避免使用贫乏、呆板、干瘪、枯燥的无色语言,忌讳表达含混不清,说话时吞吞吐吐,或者具有语法错误的语言,那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时教师要注意声调的变化,发音轻重,速度快慢,抑扬顿挫,起伏跌宕等都要有讲究。同时还要根据教材文本内容的主次,详略,难易程度不同,确定自己相适应的语速语调变化,力争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和谐。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机智。特别是对那些不遵守纪律、任性顶撞老师的学生,在批评时言语上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逆反心理本来就很强,如果教师说出一些过气过激的话,可能会使学生在
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