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四首轻肥制作者:、了解白居易及其诗作。2、学习白居易的新乐府诗的现实写法,及其讽喻诗的社会批判性。3、理解白居易的感伤诗中借朦胧的意象来传达情感的方法。4、学习白居易诗歌《轻肥》的讽刺的手法及《花非花》博喻的手法。重点:理解白居易讽喻诗的讽刺的手法,及其正面描写的手法。难点:理解白居易《花非花》所描绘的内容及诗的朦胧美。(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祖上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受历代乐府诗特别是杜甫乐府“即事名篇”影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新乐府,指斥时弊,反映民瘼,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一生有诗近3000首,自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白居易诗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开中晚唐浅俗诗风,影响深远。:汉代专管音乐的官署名,乐府诗指两汉至南北朝时为当时乐府机关采集编乐的歌诗,后指魏晋至唐代按乐府旧谱彼重填新辞以入乐以及后人仿效乐府古题而作的诗歌。新乐府:由中唐白居易提出并创立,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用新题写时事,不依谱,不入乐,体制与古乐府不同。《秦中吟》十首组诗之七,约作于元和三、四年(808、809)。《秦中吟》自序云“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问,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妇吟》。”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轻肥:用《论语·雍也》句:“乘肥马,衣轻裘”之意,喻指宦官的奢侈生活。讽喻:指在下者用文学作品寄寓高刺或箴规来戒劝执政者。、作者如何从正面描写宦官的?2、试分析作者如何描绘“军中宴”?3、《秦中吟》共十首,“一吟悲一事”集中暴露了官场的腐败,权贵们的骄横奢侈及其对劳苦民众的多重欺压,请结合本诗分析此特点。4、结尾作者用了怎样的写法。?先写:满照后点:内臣写出了宦官们骄横跋扈之状。路人对话:令人愤愤不平。皆或夸如云骄的原因:大权在握。写出了耀武扬威之态。极写人数之多,场面之大。讽刺暴露了当时社会宦官、藩镇、官员相互勾结的畸形的社会现实。神态、动作、、试分析作者如何描绘“军中宴”?作者用了铺张和渲染来描绘“军中宴”的豪华场面。菜单是相当奢侈的: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均为天下美味,而“溢”、“罗”、“擘”、“脍切”等词,表现了宴会之奢靡。“食饱”二句,呼应首句,赴宴时已是“骄满路”,如今酒足饭饱,更是不可一世了。
7.花非花.轻肥.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