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拜伦《唐璜》的讽刺艺术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摘要]拜伦在《唐璜》中塑造了一个与传统经典形象不同的“唐璜”,其主人公唐璜已与欧洲其他作品中的登徒浪子形象也有一定差别。《唐璜》以主人公唐璜的情感经历为主要线索,运用大量的讽刺手法,抨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讽刺主题在《唐璜》中有着重要意义,拜伦借讽刺批判社会现实。[关键词]唐璜形象;讽刺艺术;批判现实一、拜伦《唐璜》人物形象的改变“唐璜”源于西班牙的古老传说,原本是一个寻花问柳的纨绔子弟,但在拜伦的长诗中唐璜的形象开始带有正面色彩。莫里哀在1665年创作散文剧《唐璜》和莫扎特于1787年创作歌剧《唐璜》,都以唐璜为主人公,并将其塑造成为花心浪荡、厚颜无耻的反面人物形象。在拜伦的长诗《唐璜》中,“唐璜”这一人物形象出现了正面积极的因素。唐璜虽然与多名女性有感情纠葛,但唐璜并不完全再是一个登徒浪子的形象。唐璜在海滩上邂逅了海黛,两人产生了纯洁的爱情。在此之前,唐璜经受了朱莉娅的诱惑,从而逐渐变得成熟。唐璜与海黛分别以后,他面对苏丹娘娘古尔佩霞已经敢于回绝和对抗。最后唐璜与俄国女皇产生纠葛,移居英国。在拜伦的长诗中,唐璜并非一个只懂得寻欢作乐的贵族子弟,唐璜在精神品质上已经开始有所成长。在诗歌叙述的许多场景中,唐璜是一个十分正直的人。比如,他在船上遭遇风暴时,同行的人饥渴难忍,决定杀死唐璜的小狗和老师并以其为食。唯独唐璜,不肯吃自己的小狗和老师。从这一情节可见,唐璜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善良正直,有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样的唐璜形象,已经与西班牙传说中的浪荡公子有了一定的差别。拜伦在诗歌开头表示:“我苦于没有英雄可写……只想把我们的老朋友唐璜来传诵”。拜伦意图用唐璜这一人物去取代被宣扬的、所谓的“英雄”,那么唐璜自然会带有正面的积极意义。拜伦的长诗通过唐璜的眼睛观察欧洲社会各个方面的境况,并加以自己的议论,以讽刺的手段对社会各方面进行评点。在这一过程中,唐璜这一经典人物形象在拜伦笔下已经产生变异。王佐良曾表示,唐璜在中世纪的传说中,在莫里哀和莫扎特的喜剧和歌剧中已经是很典型的“风流放荡”形象,如果拜伦要将唐璜的这一形象特色写入诗歌并不算难,但拜伦的长诗《唐璜》已经将唐璜这一人物形象实现了突破:“这样就使登徒子变成了英雄。这是拜伦的一大创新。”拜伦的长诗《唐璜》中的主人公“唐璜”形象,与欧洲中世纪传说、莫里哀散文剧和莫扎特歌剧中的唐璜的形象已经有了明显的差别,而这恰恰是拜伦《唐璜》的特色。二、《唐璜》中的讽刺拜伦在长诗《唐璜》中运用讽刺,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在讽刺中映射和批判现实生活。“拜伦逐渐发现:他自己的诗路虽广,真正的长处却在讽刺,或不如说讽刺与叙事、抒情的特殊配合。”诗歌以唐璜的感情经历为故事的主要线索,对爱情的叙述和讨论可以说贯穿《唐璜》全诗。拜伦在诗歌中对虚伪的感情、婚恋关系极尽讽刺、揶揄和抨击。诗歌首先谈及的,是小唐璜父母唐·约瑟和唐娜·伊内兹的婚姻。唐·约瑟和唐娜·伊内兹的感情生活并不和睦,但在人前假装为“可敬的贤伉俪”,而实际上都“只希望对方死掉”。诗歌中交代丈夫唐·约瑟是西班牙贵族,做事轻率且不学无术,妻子唐娜·伊内兹博学多才却
浅谈拜伦《唐璜》的讽刺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