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古建筑观后感大全.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古建筑观后感大全《中国古建筑》是一部由华润雪花策划制作的纪录片利用独特的技术展现了我国建筑的发展历程,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影片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01 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半坡遗址中可以看到柱洞的痕迹,表明着那时此地有木质高柱,柱洞呈斜型,表示当时的房屋没有房梁,是小型穴居房屋。图片来自百度百科,半坡的穴居屋属于小型空间随着对房屋空间要求逐渐增高,房屋的建筑便出现了房梁。最早的房梁是用树杈的形状支撑,这种方式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突破。   商代建筑:下部有高台阶、上面建造木结构的宫室,此时犹如半坡时期的穴居式房屋已经越来越少了。一般台基的高度是1米左右(最高的达米)。当时采用一种小棍夯打技术来做台基,即用小棍子一根一根捆起来,利用中国黄土地区的粘结度,堆起来以后不断的夯打,这种夯打技术同样出现在当时建筑的墙上。殷墟遗址,图片来自百度百科古时有“天覆地载”之说,在建筑里,“天覆”即屋宇,而“地载”便是台基。台基的高度、屋宇的大小,划分了当时的建筑阶级,一直到后来的“高台榭、美宫室”在秦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萧何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语毕,便落成了未央宫。汉代有一种建筑形式,即“明堂辟雍”。   “辟雍”指圆形水池,“明堂”为水池上的方形建筑。古时是天子与天、神交往、交流、祈祷、祭祀的地方。“明堂”的中心建筑座落在直径62米的圆形夯土台基上,呈“亜”字形台榭,中心建筑周围有四面围墙、四向院门和四角曲形配房围成方院,围墙外环绕一圈直径为360米的环形水渠。整组建筑形成“圜水方院”和“圆基方榭”的双重外圆内方格局。中央建筑内下层四面走廊内各有一厅,每厅各有左右夹室,共为“十二堂”(象征一年十二个月),上层台项中央和四角各有一亭(象征金、木、水、火、土,祭祀五位天帝)。五室间的四面露台用来观测天象。“明堂辟雍”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也是古代天子明经宣政之处。汉代建筑的另一大特色,即“建阙”。“阙”即“缺”意,表示在一个建筑前开一个缺口,人可以从这个缺口里进入。它是塔楼状的装饰性建筑,通常建于道理两旁,作为城市、宫殿、坛庙、官署、陵庙等入口的标志。高颐阙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仿木构型阙。后来人们慢慢将阙连起来,形成五凤楼的形式,譬如现在的午门最早就是从阙而来的。我国古代梁式木建筑之高层结构约在东汉中期开始出现,从汉代出土的陶楼建筑明器和画像砖中可看到实例。“明器”: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陪葬品,其中不乏生动逼真的建筑模型。汉代墓葬中,大量使用画像砖和画像石,以代替容易朽坏的传统壁画和木雕。画像砖上可看到汉代普通人民栩栩如生的寻常生活。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到了魏晋时期则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的山西恒山悬空寺(1500年历史),依崖壁凹凸,凌空而建,整体寺庙层叠错落、变化微妙。魏晋时期同样还开凿了若干规模巨大和雕刻精美的石窟寺,并在继承秦、汉建筑成就的基础上,吸收了印度、波斯乃至希腊等地的艺术元素。昔日建在石窟寺外侧的木构建筑已经毁去,但石壁上还能看到原来架设木构件的痕迹。云冈石窟早期以佛像为主开凿的石窟,到中期洞窟分前后室,后室洞窟中央雕刻佛塔,到了晚期洞窟外部做成三开间门廊状的石窟形式,代表石窟寺建筑逐步中国化的过程。梁思成说: 我们应该研究汉阙,南北朝的

中国古建筑观后感大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之乐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0-04-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