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之花绽放》展示课教学反思——2014年国培初中思品班唐杰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分为三大板块,本框《让生命之花绽放》所在的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属于“成长中的我”这一板块中《认识新自我》的开课篇。本框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两框知识后,对生命的互相关爱有了整体感知,但面对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等问题还不是很清楚,这也正是本框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本框是第三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前两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生命教育”的“瓶颈”。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青春期中青少年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偏差。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意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珍爱生命。因此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改中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七年级学生有思想,乐于表现,他们既成熟又幼稚,直观的形象思维较强,抽象的逻辑思维较弱。基于此点,我设计了“采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比较、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去活动、探究、体验、领悟,在关键之处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进而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的教学情景,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如何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道德情感,提高心理素质,以便将来更好地走进社会,达到教学的目标,是我一直思索和探索的问题。教学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好的教学内容赋予好的教学模式,对于完成授课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可以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现代教育提倡“寓教于乐”,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让学生在“讲、听、说、想、做”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一、注重学生学习本框课题的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这门功课感兴趣,他自然就会去学,去研究。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绝对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第一,把握好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刚刚从小学步入初中的学生,一时难以走出小学生的那份活泼、积极、主动的情绪,上课时很容易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他们有个性,也想张扬自己的个性,他们对于身边的人或事似懂非懂,因此,他们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欲望;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步入青春期,随着“成人”意识的增加,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要多下功夫。(一)课堂导入策略——让某个学生主持播报新闻的方式后全体学生思考对“青年人珍惜青春、创造生命辉煌”的希望,肯定引起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那么,我们如何让生命之花绽放呢?这样导入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身心进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二)素材选取策略——贴近生活,紧跟时代。在上本框题《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层面时,我选用的素材是多媒体展示《生命的价值》材料(学生阅读思考后老师提问):(1)你从这个材料中有什么感悟?(2)你给他人带来哪些快乐和幸福?在上本框题《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层面时,我选用的素材是出示课件《生与死的抉择》,讨论:伐木工人是如何创造生命奇迹的?他对待生命的态度是怎样的?
《让生命之花绽放》展示课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