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基金投资者的赎回行为与对策研究
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七届会员单位3>与基金公司研究成果评选终评会
开放式基金投资者的赎回行为与对策研究
开放式基金投资者的赎回行为与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
我国开放式基金设立以来遭遇了较大的赎回,特别是债券型基金一直处于净赎回状态,净赎回比例远远高于西方成熟市场。开放式基金的大比例赎回,给基金投资操作带来了困难。因此,如何应对和控制基金投资者的赎回行为,成为我国开放式0>基金经理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致力于对国内开放式基金投资者赎回行为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为基金管理人控制赎回规模、减少流动性风险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第二部分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构造了开放式基金投资赎回行为的理论模型;第四部分对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者的赎回行为进行了全面地实证分析;第五部分给出了应对开放式基金投资者赎回行为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Vikram Nanda(2000)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构造了新的改进模型。二是在实证分析中,对所有可能的影响因子进行全面分析,对某些重要影响因子,在t期的基础上引入了t-1期,力求分析得更加透彻详尽。在此基础上,本文也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消除了以往对投资者赎回行为的某些误解。三是在实证分析中,区分偏股型基金、偏债型基金和全样本基金投资者赎回行为分别研究,研究了不同投资群体赎回行为的共性和差异。
本文认为影响开放式基金投资者赎回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偏股型基金来说,t-1期净赎回比例越大,t期净赎回比例越大。而偏债型基金则不明显。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偏股型基金投资者的羊群效应更加显著,偏债型基金投资者则相对稳定。
2、对偏债型基金来说,基金规模越小,净赎回比例越大。而偏股型基金却不明显。偏债型基金规模太小容易引起恐慌是其原因之一。
3、基金离设立时间越早,净赎回比例越高。这说明基金发行过程中,采用了过度的非市场化销售方法,其中偏股型基金表现的尤其严重。
4、对偏股和偏债型基金来说,基金t期净值增长率越高,净赎回比例越大;而基金t-1期净值增长率越高,净赎回比例则越小。表明我国投资者“追涨效应”和“处置效应”的心态共存。
5、对偏股型基金来说,t期市场涨幅越高,基金净赎回比例越大;而t-1期市场涨幅越大,基金净赎回比例则越小。但偏债型基金净赎回比例与t-1期市场涨跌不相关。说明在升息预期下,债券型基金投资者对t-1期债券市场的上涨没有明显的“追涨”心态。
6、基金分红越多,净赎回比例越小。但偏股型基金净赎回与t期分红不相关,而偏债型基金净赎回与t-1期分红不相关。说明偏股型基金分红会造成再次分红的良好预期;而偏债型基金分红一般只对当期有较强的影响。
7、基金净值越高,基金净赎回比例越小。这主要是由于基金净值与基金历史业绩和历史分红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8、总体来说基金交易费用越高,基金净赎回比例越小,表明收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基金赎回。但偏股型基金和偏债型基金净赎回比例与交易费用不相关,这是由于同类基金之间费率几乎相同造成的。
9、无论是偏股型基金还是偏债型基金,基金净赎回比例与个人投资者比例都不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赎回行为的差异不大。
10、偏股型基金赎回行为的最佳决定因子是:t-1期分红,t-1期净值增长率,t-1期净赎回比例;偏债型基金赎回行为的最佳决定因子是:t期净值增长率,平均规模和t期分红。
根据上述结论,本文认为基金管理人应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针对偏股型和偏债型基金投资者制定不同的分红策略
2、控制基金净值短期增幅过大,保持4>基金业绩长期稳定增长
3、积极进行投资者教育、培养长期投资理念
4、降低发行销售中的捧场资金,提供更多服务进行持续营销
5、设计灵活多样的费率结构
6、在法定信息披露之外严格保密基金规模及变动数据
7、建立赎回预测机制,为应对赎回做好准备
目录
41、研究背景
62、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83、开放式基金赎回行为的模型分析
124、开放式基金投资者赎回行为的实证分析
225、应对开放式基金投资者赎回的对策建议
26参考文献
1、研究背景
八十年代以来,开放式基金已成为当今国际基金业的主流和发展趋势,其中以美国开放式基金规模最大。而我国开放式基金发展时间短,但发展势头却非常迅猛。自2001年
开放式基金投资者的赎回行为与对策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