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形成及其发展现状分析冯海东(长江大学管理学院荆州)摘要:人工智能的历史并不久远,故将从人工智能的出现、形成、发展现状及前景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其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发展现状中的不足之处,分析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关键词:人工智能,发展过程,现状分析,前景。引言人工智能最早是在1936年被英国的科学家图灵提出,并不为多数人所认知。当时,他编写了一个下象棋的程序,这就是最早期的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有著名的“图灵测试”,这也是最初判断是否是人工智能的方案,因此,图灵被尊称为“人工智能之父”。人工智能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起伏跌宕的过程,直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也不是很成熟,而且存在相当的缺陷。通过搜集的资料,将详细的介绍人工智能这个领域的具体情况,剖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前景。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1. 1956年前的孕育期(1)从公元前伟大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到16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他们提出的形式逻辑的三段论、归纳法以及“知识就是力量”的警句,都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2)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Leibniz)提出了万能符号和推理计算思想,为数理逻辑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播下了现代机器思维设计思想的种子。而19世纪的英国逻辑学家布尔()创立的布尔代数,实现了用符号语言描述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推理法则。(3)20世纪30年代迅速发展的数学逻辑和关于计算的新思想,使人们在计算机出现之前,就建立了计算与智能关系的概念。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的英国天才的数学家图灵(-ing)在1936年提出了一种理想计算机的数学模型,即图灵机之后,1946年就由美国数学家莫克利()和埃柯特()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它为人工智能的研究奠定了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1950年图灵又发表了“计算机与智能”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形象地指出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机器具有智能的标准,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4)1934年美国神经生理学家麦克洛奇()和匹兹()建立了第一个神经网络模型,为以后的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奠定了基础。(1)1956年夏季,麻省理工学院(MIT)的麦卡锡()、明斯基()、塞尔夫里奇()与索罗门夫()、IBM的洛切斯特()、莫尔()与塞缪尔()、贝尔实验室的香农()、卡内基一梅隆大学(CMU)的纽厄尔()与西蒙()等10人在美国的达特茅斯大学(Dartmouth)举办了一个长达两个月的关于机器智能的研讨会,会上统一使用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这一术语,用它来代表有关机器智能这一研究方向,这标志了人工智能学科的正式诞生。(2)1956年至1969年间,,1969年又击败了一个州的冠军(3)1956年至1965年间,纽厄尔和西蒙研制的“逻辑理论家”的程序,证明了“数学原理
文献综述-人工智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