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地下指挥所建设论文人防地下指挥所建设论文代战争条件下提高人防指挥所生存能力的探讨--防空人防地下指挥所是人防指挥机构战时组织指挥人民防空的重要设施,对于保障指挥机关安全,实施稳定、不间断地指挥具有重要作用,其生存能力关乎防空袭斗争的胜负。因此,人防指挥所历来是敌方空袭重点打击的目标。高科技在空袭作战中的广泛运用,使得侦察技术、空袭兵器的性能和空袭手段发生了质的变化,先进的侦察技术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高精度、多弹种的打击,即发即中并能产生综合毁伤效果。高技术空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人防指挥所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人防指挥所自身生存能力,已成为当前人防指挥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根据我们对现代高技术战争特点的学习研究,就此谈些意见和看法。一、建立多点布局、相互连通的人防指挥工程体系,实施机动指挥,是提高指挥所生存能力的重要措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竞相发展精度高、射程远、侵彻力强、破坏力大的空袭兵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使用激光侵彻炸弹,成功地摧毁了巴格达市区一处厚达十几米的地下防护工程。科索沃战争中,美国使用五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从不同方向对我驻南使馆进行袭击。现代空袭高爆侵彻弹药,可使厚达6米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失去作用,可摧毁普通地面深达30米处的工程设施。可见,在未来防空袭斗争中,人防指挥工程抗击敌导弹的直接命中将十分困难,指挥人员的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在此情况下,我们必须针对新特点,寻求新对策,做到以“变”应“变”,“你打你的,我要我的”。为了提高人防指挥所的生存能力,除加大其抗力外,必须采取多点布局、相互连通,适时变换位置,实施机动指挥,这样才能确保指挥部的安全,实现不问断的指挥。要成功地实施机动指挥,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人防指挥工程作保障。近年来,我省为实现多工程保障这一目标,坚持前方指挥所、基本指挥所与预备指挥所相结合,预设指挥所与应急指挥所相结合,指挥所上下沟通左右连通,实施多路、多方向机动指挥的原则。除有选择地加固改造早、中期人防指挥工程使之成为地上能办公,地下能指挥的人防指挥所外,抓紧筹建符合现代战术技术标准的人防指挥所,并积极寻找“洞”源,充分利用多方工程资源,对其进行加固改造,建设预备指挥所、后方指挥所。同时还提出了根据市区和近郊人防工程的布局,选择隐蔽性强、抗力高、便于机动的单建和结建工程作为应急指挥所的方案,并利用原有地下交通干道与各指挥所互相连通。以此构建多点布局、相互连通的人防指挥工程体系,为未来防空袭斗争中实施机动指挥奠定坚实基础。其次,要建立精干的指挥机构。精干的指挥机构是实施机动指挥的基本条件。庞大的指挥队伍势必造成行动迟缓、贻误战机。因此,战时指挥机构的编组力求小型化。指挥机构成员除党政军主要负责人外,要从有关部门抽调素质过硬、知识面广、工作能力强的人员,使其每个成员都能各管一摊、独当一面,减少职责重叠,杜绝人浮于事,把该减的人员减下来。同时对参与指挥的人员进行科学编组、优化组合,形成精干、高效的指挥机构;在指挥器材及其它装备的配备上,不要求大而全,应以实用为主,取小型的器材和装备,便于车载、人员携带,以利于快速机动。第三,加强战时指挥所的机动组织工作。一旦战争爆发,指挥部在基本指挥所实施指挥的同时,指挥员应依据敌情的变化,按预定计划派出前方指挥所和开设预备指挥所。当基本指挥所遇到敌情威胁或需要机动时,充分利用地下疏散干道和地面道路,迅速隐蔽地向新的指挥位置转移。通过不定时、无规律变换指挥位置,使敌方难以捕捉目标,从而获得主动权,确保防空袭斗争的不间断指挥。二、建设小型功能完备的指挥所,提高综合防护能力,是提高人防指挥所生存能力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时期,大量的资金主要用于经济发展,以不断增强我时期,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不可能给予充足的资金用于大型人防指挥工程的建设。同时由于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人防指挥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微机可及时提供有关参考数据和辅助决策,可大幅度压缩辅助指挥人员,减少指挥参谋人员的用房;人防指挥所必备的水、电、通风等设备设施的自动化、小型化、合成化,可大幅度压缩保障人员,减少生活设施设备的占用空间。通过减人减设备从而减少使用面积,使人防指挥所的小型化成为可能。面对敌人强侵彻力、大破坏力的高爆弹等常规武器和具有特种毁伤机理的电磁脉冲弹,次声、微波武器,核、化、生武器等非常规武器的袭击,我们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建设小型且性能完备的指挥所,以增强人防指挥的综合防护能力,从而能有效地缓解资金不足与高质量建设人防指挥所的矛盾,提高人防指挥所的生存能力,满足高技术条件下防空袭斗争的需要。为了达到人防指挥所小而全、小而固的目的,建设人防指挥所之前,应科学计算出人防指挥机构组成人员的数
人防地下指挥所建设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