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一、课题:《黄河颂》二、教材: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三、教学时间:45分钟四、学法指导: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指导学法,学生主动讨论研究。教学分析::《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一段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在体裁上它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歌颂了黄河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表达了要学习黄河的伟大精神。全诗共两节,第一节为朗诵词,用呼告的手法,表达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第二节是歌词,先写“望黄河”,然后写“颂黄河”。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优势颂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升华了主题。这首诗充满了豪迈雄壮的气势与爱国主义的激情,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国破家亡的伤痛,保家卫国的激情很难在七年级的学生心中引起共鸣。但是,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很情绪化,所以,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只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创设好情境、引导得法教学时就能调动学生情绪,产生共鸣。:学生们查阅筛选资料,熟悉这段历史。然后根据歌词的特点,搜集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运用视听资料,营造音乐氛围,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感染学生、感动学生、激励学生,去理解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通过课内讨论释放激情,发表爱国宣言;从而为学生搭建发掘内心情感、展现能力的平台。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培养和训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人生态度、过程与方法的整合,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学习内容以视听多媒体方式呈现,达到资源整合,优化课程结构的目的。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了解黄河历史、地理知识和黄河精神的内涵,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朗诵、欣赏能力。2、过程方法: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学习感情朗读的技巧和鉴赏诗歌的方法。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我壮丽河山、爱我灿烂文化、爱我不屈人民、爱我锦绣中华的情感。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序号媒体要点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式媒体来源占用时间1黄河图片图像辅助学生运用筛选的相关资料,激发联想,激情导入。定格播放剪辑1分钟2《黄河颂》歌曲(配图片展示)声音、图像、文本创设情境,借助音乐,激发情感,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帮助学生结合背景资料,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通过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场景和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完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完成对诗歌的整体感知。循环播放自制5分钟3学法引导图像、文本方法引领,帮助学生运用从音乐中感受到的思想感情来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咬文嚼字鉴赏品评。定格播放—讨论—归结自制5分钟4学法引导图像、文本深入理解黄河,激发爱国情怀。定格播放—思考—写作自制5分钟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黄河颂》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