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北周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东汉隋朝东魏北齐南朝北朝西魏魏晋南北朝(220—589)阶段特征: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知识梳理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史九品中正制(1)含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2)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家世成为唯一标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3)评价:形成之初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这一制度的实施,中正官职为世家大族所把持,成为保证士族统治特权的制度,不利于选拔人才和中央集权,同时也促进了世家大族的没落。:①曹魏时,马钧设计的翻车用于灌溉。②土地制度: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开始出现,隋唐发展,武则天时,逐步破坏。):①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②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二、,在离城镇远、交通便利地方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南齐书》中提到“草市尉”一职)。:中原战乱,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大量汉族人口迁移到南方。:原因:①北方由于战乱,人口的大量南迁,充实劳动力,带来先进技术;②民族融合,加速当地经济发展;③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春秋时,江南初步开发;魏晋时,江南开始大规模开发;南北朝时,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重心继续南移;南宋时,重心完全南移。三、:佛教、道教兴起,冲击儒学,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文人画出现,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非凡。汉代画家地位不高,无论宫廷画家和民间画家,姓名都少有流传。魏晋以下,出身于士大夫集团的专业画家登上画坛,代表人物为“六朝三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三杰”当中,仅顾恺之有作品摹本传世。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原长349厘米高25厘米原长572厘米高27厘米顾恺之画长于运用细线条,元人汤垕《画鉴》评为“如春蚕吐丝”(1)三省体制开始形成;九品中正制(2)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经济发展(3)::::::灌钢法;北朝白瓷。翻车;均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的措施,不可能完全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佛教、道教盛行,冲击儒学,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祖冲之,圆周率书法艺术魏晋时期开始
通史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