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庭互动关系的思考——《回家》读后感对家庭互动关系的思考——《回家》读后感李亚丽今天呢,给大家推荐一本关于家庭治疗的书——米纽秦的《回家》。附上我的读后感一篇,文笔不好,看看就好哈,关键是书真的很不错哟!图是随意配的,不要介意啦?? 家庭是一个群体,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既然是一个群体那他必然是有个体即家庭成员组成,成员之间有着较多的面对面的交往,有直接的互动与合作。一个家庭的和谐与否,取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的协调与和谐。而一旦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出现了不平衡,不协调,那么家庭里的摩擦、火花、冲突甚至战争便会随之而来,紧接着便是疲惫,无奈和互相埋怨…家庭的经营和稳定,不是某一个或几个成员的工作,而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努力。有关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米纽钦在书中多次提到家庭成员互动关系要具有“弹性”,那么,到底什么是“弹性”呢?他在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夫妻感受到彼此的需要,愿意放弃自己对事情的看法,能够认识到争执其实没有必要而一笑置之,愿意把对对方的忠诚放在比个人需求更重要的位置,享受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而且喜欢一起讨论一些中性、与别人有关的话题”。虽然这段解释是针对夫妻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我认为其适用于整个家庭中所有成员之间。要知道,几乎所有的家庭战争都是由于成员之间各执己见,谁也不让谁,以关心、爱等各种名义为自己辩解并绝不退缩而造成的,这样的情况,无疑是失去了米纽钦所说的‘弹性’。而正是家庭成员间的这种具有弹性的互动关系才使整个家庭凝聚在一起,和谐并持久的经营下去。夫妻互动关系夫妻互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一个家庭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它关乎到家庭的方方面面,影响这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社会心理学家把夫妻关系分为了爱情型、功利性、平等合作与分工型、建设型、惰性型、失望型以及一体型八中,在其中最和谐和最令人向往的毫无疑问的当属平等合作与分工型以及一体型了。我的家庭则属于前者,母亲与父亲,分工明确,一个负责家里的所有的经济任务,一个负责家里内部的各项事务。在书中,作者认为互补作用是构成平等合作与分工型夫妻关系模式的前提条件,它使得夫妻双方能够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及充实。米纽钦在书中提到的典型的平等合作与分工型夫妻关系的莎拉和山姆,一个强壮,一个脆弱;一个给予,一个接收;一个有野心,一个很知足;一个喜欢实际,一个热爱梦想。这种两极的搭配组合,却显得异常的和谐。与这对夫妻相比,我父母的互补方式到似乎是反过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相较于莎拉和山姆,我的母亲似乎更有野心,更有梦想,而父亲则更容易知足一些。细细想来,米纽钦的原生家庭中,他父亲和母亲的关系也是一种明显的分工与合作,与之相比,在如今追求男女平等的时代,在我的家庭里,父亲并不具有绝对的权威,反倒是母亲似乎更强势一点。我的母亲是个残疾人,但是并不影响她把两个女儿照顾的很健康,也不影响她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一丝不苟,生活贫困却不失精致!而父亲则更多的是这个家庭的经济支柱,家里情感、生活、子女教育等,他参与的很少,例如,他总是找不到他的鞋子和衣服,经常不知道米面放在哪里。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询问母亲,请求母亲帮助,母亲多是边唠叨边告诉他东西的准确位置。男主外,女主内,这种夫妻关系模式,在我们家也达到了一种平衡与和谐,当然,在母亲过于强势,父亲也选择强势的时候,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这种失衡状态便是书中所提到的“弹性”问题,失去了这种“弹性”,变会引发摩擦和冲突。父母和子女人们总说“世界上只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父母”,但是却忘记了,孩子的行为是整个家庭中每个成员所共同影响的,而父母往往意识不到。每当他们的孩子出现问题,他们总是把眼光和精力完完全全的放在孩子身上,想要探索解读孩子的行为,却忽略他们自己对孩子行为的影响力。面对这样的父母,孩子其实是很无奈的,正如米纽钦所说“一个令人无法忍受、攻击性强且有破坏力的青少年可能是他能力差、心力疲惫和受虐母亲的唯一保护者”。遗憾的是,成人往往意识不到。(一)母女关系古往今来,我们对母亲都有着深厚的特殊的情感连结,母亲孕育了孩子,是生命的开始,是情感的归宿。可以说母亲在一个家庭中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的,换句话说,一个家庭的和谐与否,取决于母亲如何看待和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由于我的家里是两个女儿,所以我们只讨论一下母女互动关系。都说慈母严父,我母亲却恰恰相反,她是一个强势的女士,这种性格让她成为我们家庭里一个有着绝对话语权的存在。之前也提到过,我的母亲做事井井有条,生活的精细而雅致。一个精致的人对生活自然是十分严谨,甚至苛刻的。我母亲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她对子女的学习非常严格,在生活上,对生活质量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当然,我说的质量高并非是多么富裕充足的生活,而是十分精细的生活。怎么说呢?举个例子,母亲总是觉得我衣服洗的不干净,做饭会
对家庭互动关系的思考——《回家》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